第154章 淝水之战(2 / 2)
谢玄也不负所托,在广陵挑选良将,训练精锐,比如刘牢之、何谦、诸葛侃、高衡、刘轨、田洛及孙无终等,组成了战无不捷的“北府兵”。
弹幕“其实北府兵早就建立起来了。”“谢玄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才能成就大业。”“他们主要是流民,之前就一直在前往与胡人作战,能力强的一批。”
“苏峻之乱让朝廷知道了这群流民可不是好惹的。”“真不知道那些官员怎么那么自信,竟然认为他们能完全控制的了这群流民。”
“之后吃了大亏了吧。”“苏峻之乱,晋几亡矣,宗庙宫室,尽为灭烬。这就是教训!”】
【太元三年(即公元378年),前秦王苻坚进攻襄阳,襄阳守将朱序死守近一年。太元四年(即公元379年)二月襄阳城破,朱序被俘。
而就在两方打的难解难分的时候,前秦兖州刺史彭超派遣使者上书给苻坚:“晋沛郡太守戴逯以卒数千戍彭城,臣请率精锐五万攻之,愿更遣重将讨淮南诸城。”
于是苻坚任命他为都督东讨诸军事,节制伐晋大军,向淮南进攻东晋,又派遣其后将军俱难率右将军毛当、后禁毛盛、陵江邵保等步骑七万进攻淮阴、盱眙。
八月,前秦军队开始大举进攻淮南地区,而彭城对于东晋来说极为重要,若彭城被破,则会影响京都的安全。
于是朝廷急令建武将军、兖州刺史、监江北诸州军事的谢玄支援彭城,谢玄率领东莞太守高衡、后军将军何谦驻扎在泗口,招到前秦军队的阻挠。
谢玄想要偷偷地派遣使者告诉戴逯,让他知道救兵到了,却根本进不去。
当时前秦攻打彭城时,彭超将辎重放置于留城,谢玄便使诈扬声要派遣何谦等攻打留城。彭超听闻后,立即率军返回留城保护辎重。
戴逯则乘机率彭城之众出奔谢玄,一起退守广陵。虽然彭城最终被前秦拿下,但东晋的有生力量却没有受到多少损伤。
彭超又继续向南进军,苻坚的部将俱难、毛当从襄阳率军前来与其会合。
前秦军队先后攻下盱眙和淮阴,并在三阿包围幽州刺史田洛,威胁东晋江北重镇广陵,东晋朝廷亦为之震动。
谢玄方面终于再次发起反击,谢玄从广陵往西开始讨伐俱难,何谦为田洛解围,随后进据白马,大破前秦军。
又趁势追击,斩其伪将邵保,彭超、俱难率军引退。谢玄率何谦、戴逯、田洛追击,在君川与其展开战斗,再次大破其军。
进击,再次将其击破,斩其将邵保。彭超、俱难率军引退。谢玄率何谦、戴逯、田洛追击,在君川与其展开战斗,再次大破其军。
谢玄参军刘牢之攻破浮桥和白船,督护诸葛侃、单父县令李都又攻破其运输船。俱难等各自溃散,仅以身免。
谢玄四战四胜,全歼秦军,朝廷为其进号冠军将军,加领徐州刺史,还屯广陵,以功封东兴县侯。
太元五年(即公元380年)五月,谢安因功被拜为卫将军、开府仪同三司,进封建昌县公。
弹幕“要是王猛还在,不知道结局会不会不一样。”“苻坚要是能保持初心,现在就不会造成这种局面了。”
“都能统一北方了,结果败在了东晋手里。”“一切的问题都是从内部开始。”“那时的前秦内部真的出了大问题。”
”东晋在灭国面前选择了团结。”“主要是这时候有靠谱的大臣。”“这个时候真是东晋最硬气的时候。”】
【太元八年(即公元公元383年)八月,前秦王苻坚带着他号称百万的大军前往战场。谢玄则带着8万“北府兵”沿淮河西上,迎击前秦军主力。
十一月,谢玄派广陵相刘牢之率领五千精兵开赴洛涧,取得洛涧大捷,斩杀了梁成、梁云以及弋阳太守王咏,前秦军队折损了十多名大将及数万大军。
又派兵截断前秦军队回撤的渡口,致使其步兵骑兵全线崩溃,争赴淮水,刘牢之又斩杀俘获了万余人,缴获全部器械,抓获了前秦扬州刺史王显等人。
两军对峙于淝水,东晋的军队无法渡过淝水。谢玄派使者对阳平公苻融说:“君悬军深入,而置陈逼水,此乃持久之计,非欲速战者也。若移陈少却,使晋兵得渡,以决胜负,不亦善乎!”
谢玄说服苻融,让前秦军队后退,东晋军队渡过淝,然后再来决一胜负。
这主意一听就不是个好主意,前秦还是有人清醒的,纷纷劝阻苻融:“我众彼寡,不如遏之,使不得上,可以万全。”
我众彼寡,让敌军不能上岸,这才是万无一失的政策。
可是苻融一意孤行,认为自己后退一点,让东晋的军队渡河,当他们渡河渡到一半的时候,己方再发动骑兵,就没有输可能。
然而现实教会了他,人不能无知且自信。这一退就一发不可收拾,谢玄、谢琰、桓伊等率领军队渡河攻击。
苻融想指挥后退的军队,结果战马倒地,他被东晋的士兵杀掉,将领被杀,前秦的军队也就崩溃了。
谢玄等人一路乘胜追击,前秦的士兵们慌不择路地逃跑,最终惨败。淝水之战以少胜多,东晋仅仅用八万军力就战胜了号称百万大军(实则二十多万)的前秦军队。
谢安接到前线获胜地消息时,他正在与客人一起下围棋,看完书信后,就将其放在一旁,谢安不为所动,面上也没有欢喜之色。
客人问他是什么事,他才慢条斯理地回答说:“小儿辈遂已破贼。”
下完棋之后,他返回屋内,再也按捺不住激动之情,在过门槛时,连屐齿被折断了都没有发觉。
淝水之战的胜利,使得谢安的声望达到了顶点。他以总统诸军之功,进拜太保。
弹幕“秦军好差劲。”“请加钱,谢谢。”“幸好赢了,要是输了,东晋是不是就要灭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