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 乡试(2 / 2)
这样残酷的竞争压力使得所有的考生都有些惴惴不安,心理素质不够强大的一些考生甚至会头脑一片空白或者手脚发抖,写字都写不出来。
就在考生们的忐忑不安中,天色渐渐亮了,三通鼓响,兴德十五年的应天乡试正式开始!
乡试第一场考的是经义,也就是写八股文。考题共有七道,其中三道是四书题,四道是五经题。
所谓三场重首场,首场重四书,四书重首篇。这是严伯毅告诉赵鸿义的经验之谈,是根据历年乡试中举的经验总结出来的。
意思就是乡试的三场考试中首场是最重要的,直接决定了考生能不能中举。而后面两场考试只是走个过场而已,成绩并不重要,只要没有犯忌讳或者出现很明显的错误,都能过。
在首场考试中,又以三篇四书题最为重要,考官通常看完三篇四书题就能决定下来这个考生到底要不要录取。至于后面的五经题,写得好当然更容易被录取,但通常只要达到平均水平就行了,算是个添头。
而在三篇四书题中,第一篇则是最重要的,第一篇文章写得好的话是很吸引眼球的,会给考官留下非常好的印象,如果文章的风格刚好又对上了考官的胃口,那就很有可能会获得考官的垂青。
好不容易等到小吏发下考题,赵鸿义打开一看,顿时两眼放光,心中暗喜,因为第一题居然是前几天在严家练习过的,也就是金陵书院教授押的题目,没想到竟然真的押中了,这金陵书院也太神了吧?
赵鸿义顿时有一种中了大奖的感觉,在考试中没有什么比押题押中更爽的了,况且这还是决定命运的乡试。
这一题赵鸿义和苏惟钧都写过,而且又经过了严伯毅这个两榜进士的修改,水平应该是很不错的,两人在修改之后都把文章背了下来,这时候直接将文章照搬上来就可以了。
刚发下题目,第一题就搞定了,不但节约了不少时间,而且文章的质量也是绝对过硬的,赵鸿义的心情那叫一个美滋滋,在这一刻,他感觉举人功名仿佛已经在向他招手了。
接着他开始构思第二题和第三题。这两题以前没有做过,就只能完全靠自己了。
赵鸿义这时想起了严伯毅的忠告——三道四书题要先做第一题,再做第三题,最后做第二题。
因为一开始人的状态是最好的,写出来的文章质量也最佳,而越往后精力越不济,做出来的文章也越差。
如果按一、二、三的顺序做题的话,考官阅卷时就会觉得文章写得一篇比一篇差,观感非常不好。
但如果按照一、三、二这个顺序来做题的话,考官阅卷时就会看到第一篇的质量最好,第二篇差一些,第三篇又比第二篇好一些,这样就不会有那种越来越差的感觉,观感上会好很多,录取的几率也就大很多。
这就好比说书一样,要有跌宕起伏才能吸引听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