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章 副社长(2 / 2)
最近一直由她负责带着英语系的同学上早课,听完30分钟的英语磁带之后,通常会用十分钟帮同学们解答在学习上的问题,有时候是口语情景练习。
人都是慕强的,她专业厉害,自然就会赢得尊重。
今天的磁带一停,就有同学捧着本子跑到讲台边上来找她问问题,平时她都是来者不拒的,但今天不行。
“同学们先回座位,我有话跟大家说。”
林珍娜拿出宣传单,让第一排的同学依次往后传。
“大家也知道我喜欢写歌唱歌,学校为了丰富同学们的校园生活,批准由我牵头组建一个音乐社团,连活动教室都批下来了。”
这话一出,下面顿时议论声四起。
学校本身是有各种社团的,但都是以学习为主,例如辩论社,羽毛球社,乒乓球社,还有棋艺社,文学社什么的,总之都是跟学习和体育有关的。
音乐社还是大姑娘上轿头一遭,再加上这超时代审美的招新宣传单设计,对一群思想被禁锢,却渴望着释放的年轻人来说,实在太吸引人了。
“因为学校规定新社团的总人数不能超过30个人,所以只能择优录取,有乐器演奏经验和演唱能力的优先,如果能自备乐器更好。
报名时间和地点都写在宣传单上,希望大家踊跃报名哦。”
话音刚落,一个坐在前排的姑娘就站了起来。
“我会弹钢琴!”
“苗欣雨同学,你可以演奏电子琴吗?”
她点了点头:“可以,我还有电子琴呢,就在寝室里。”
“好的,周日下午四点,带上你的琴,我们音乐活动室见。”
这个叫苗欣雨的也是淞沪人,她爸爸是民政局的一把手,妈妈是妇联的。
上早课的第二天,两人在人海中相遇,立刻臭味相投成为一对塑料姐妹花。
只是两人不在一个班,林珍娜又不住校,所以平时在一起玩的时间不多,也没多少人知道。
人啊,有竞争才会有压力。
有了第一个吃螃蟹的,这事儿立刻就成了香饽饽。
“忘了提醒同学们,这次招新是面向全校的哦。”
什么叫讨人厌?她这样的就叫讨人厌。
刚还以为她是在关照自己系的同学,没想到反手就是一个背刺,全校是什么意思?就是要包括大二、大三和大四的那帮工农兵大学生。
自从这届新生入校,那些工农兵大学生的处境就非常尴尬,新生觉得自己是高考恢复后新时代的第一届大学生,但对方觉得他们才是,总想用师哥师姐的名头压人。
分歧多了,矛盾就多。
开学还不到两个礼拜,新生已经跟老生们发生过好几次口角。
这样的分歧甚至波及到了学生会的纳新,多数新生表示不愿意被工农兵大学生所领导,想要组建自己的学生会。
但是并没有得到学校的支持,所以有些新生见不能借此得利,就转头向老生低头,那跪舔加入学生会的姿态不要太谄媚。
这样做,挂上学生会的名头档案是好看了,可这些人在自己班级里却成了实实在在的边缘人,连班长通知开班会都不愿意带他们。
不过,英语系和德语系是例外,两个系加起来将近200人,竟然没一个报名加入学生会的。
也不知道是太佛了,还是反骨太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