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初夜卧谈(1 / 2)
在京大校园逛了半天,很少看见那种表情木讷眼神空洞的,或者有不修边幅的,穿着朴素的,但是他们的眼睛里是有光的,那种光是人类智慧的光芒。
是谁说的学习成绩好的,都是一些书呆子?
相反校园里走着的,很多都是很有自己风格的,不管男生女生,都特别的会穿搭,每个人简直就是行走的衣服架子,即使是有天生矮小或者瘦弱的,也可以通过后天的穿搭为自己加分,果然,真正优秀的人,不仅仅是体现在学习分数上面。
他们如此的青春,如此的自信,他们才真的是时代的未来,引领着的是这个时代的潮流,在他们的眼睛里闪出来的光,是看到了整个民族甚至是整个人类!
而我,何德何能?
看着身边的陈泽,也是一副闪闪发光的样子,他终将成为他们中的一员,他以后的配偶也将是这其中的一个,他们会共同抚养一个或者两个孩子...
“想什么呢?”
陈泽把手搭了上来,我仰头看着这个漂亮的完美的男孩,心里一动,
“没想什么,这天儿也忒热了!”
说完拿手扇了扇风,遮遮掩掩的过去了。
到了学校的超市,三个人直奔冷饮区,一人一个冰淇淋,在开着空调的超市里,优哉游哉,边吃边逛,采购了一些日常用品,我和陈泽每个人都抱着一个竹席,往各自的宿舍走去。
到了宿舍之后,另外的两位同学已经到了,都是父母陪同一起来的,见我和王东原推门进来,就开始热情的打着招呼,做着自我介绍,另外两位同学分别是靳小伟,张衡予。
靳小伟的父母热情的递过来两瓶水,我和王东原赶紧把东西放下来,接了过来,道了谢。
张衡予的父母也打开包,从里面掏出来家乡的特产让我们尝一尝。
“以后你们四个就是一个宿舍的了,要好好相处啊!”
靳小伟的母亲笑着说,
“阿姨,放心吧,我们以后就是相亲相爱的四兄弟了,肯定互帮互助!”
“周童说的好,你们就是四兄弟了,以后啊可以跟小伟一起来家里玩,阿姨给你们做好吃的”
“小伟妈妈,我看他们四个,一个比一个讨人喜欢哟”
“是啊衡予妈妈,咱们不用担心”
靳小伟,国字脸,嘴巴上还有一圈毛茸茸的小胡子,最让人过目不忘的,也是最吸引人的就是他的眉毛,蜡笔小新本新了,操着一口京片子,北京本地人,父母一看也都是那种知识分子的气质,一看应该就是在机关单位上班的,养尊处优,笑起来都那么得体大方。
张衡予,来自贵州,长的个子跟我差不多高,身体瘦弱,眼窝稍微有些深,但是鼻梁高挺,发际线会有一些高,脸上的肤色有些黑,但是整个人看起来是健康的,结合了他父母的长相基因,他父母看起来也是有些很朴实的,身材会稍微有些矮小。
看到另外两位室友跟父母相处的样子,不难推断出,以后的日子跟他们相处起来应该会很舒服。
送走了他们双方父母,四个人在一起聊了起来,首先做的第一件事当然就是拜大哥,于是各自报了年龄,老大靳小伟,伟哥,老二张衡予,二哥,我是老三,王东原小四,寝室长的光荣一职,自然也是落到了靳小伟的肩膀上来,靳小伟也乐的为大家服务。
于是大哥二哥的开始叫了起来,两位哥哥,一位是自小就在这四九城长大的,自然是熟门熟路,京大华大的校园也不知道逛了多少回了,但是相比大哥来讲,二哥对于京大的一些奇闻轶事了如指掌,二哥也是每年暑假都来,关于京大的历史和趣事自然也是知晓不少,所以从大哥二哥那里学到了不少东西。
我们的小四儿,虽然是东北大汉,但是身材却是我们四个里最瘦弱的,既然已经开口叫了哥哥,那做哥哥的自然是想要要照顾弟弟,于是靳小伟的派头是最大的,然后就是张衡予,我也乐的跟王东原一起享受两位哥哥的照拂。
四个人一起又逛了逛校园,一起去食堂吃饭,晚上回宿舍之后,各自给家人打打电话,洗漱洗漱,基本上也到了睡觉的时间。
晚上熄灯之后,当然还是免不了的是夜谈,基本上还是各自的一些情况,还有就是刚到学校报到之后的感受,通过这半天的相处,也知道了每个人的一些情况。
先说张衡予,家里应该是做生意的,虽然家是在贵州,但是每年都会跟父母来北京玩几次,每次都会来京大,自己对于京大这种有着历史沉淀的学校是非常的向往。
虽然是贵州的,但是张衡予并不是少数民族,也自然不是能歌善舞的类型,甚至据他说是有些四肢不协调,张衡予的家是在贵阳附近的一个县城里,有山有水,四季鲜花不败,绿柳成荫,真真的是风景如画。
靳小伟,具体家庭背景不清楚,但是只是看起来就感觉很不一般,四个人中他是最能聊的,也是话最多的,说话做事有条有理,从小到大过往经历,基本上说了一遍,跟我们说是在哪里哪里上的小学,哪里哪里上的中学,说本来家里是希望他直接出去念大学的,但是他觉得还是先要在家里上大学,后面再出去,京大只是一个暂时的起点,后面是要到美丽国留学的,因为家里的小姑全家都在纽约,那里的文化氛围和学术环境更适合以后的学习和发展。
听完之后,我是比较震惊的,有句话说的不错,父母的眼界决定了孩子的眼界,我曾经以为的是,京大已经是天花板的存在了,但是在像靳小伟这样的孩子的眼里,京大只是一个起点而已,往后有着更高的山要攀,有着更大的天空要去翱翔。
说起来,我和王东原倒是类似的了,不过王东原的家庭环境要比我的稍微好一些,家在松原,就是那个着名的查干湖的边上,这个时候的查干湖还没有被炒得那么热,但是以后的发展的迅速也是现在不能想象的。
王东原说话的时候只是提母亲,说着多么多么的不容易,推测应该是单亲家庭,从小是母亲一个人拉扯大的,对于家乡有着浓厚的情结,说以后要振兴自己家乡的经济,我瞬间想到了,查干湖冬捕,头鱼能卖到多少米,然后以一种前途不可思量的眼神看着王东原。
对于东北的印象,还是停留在小学课本里的“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到饭锅里”的描述,我们几个人中也只有靳小伟是去过东北的漠河,据他说还是小学还是初中的时候,学习地理,有一个是胡焕庸线的地理名词,当时家里的爷爷大冬天的时候带着小孙子,去了躺黑河,然后去了漠河,又去了云南的腾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