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请客是件麻烦事(1 / 2)
请客是一门大学问,也不是什么高门大户,不宜太高调,但也不能太小家子气,免得让人觉得好欺负,如何表现得不卑不亢,落落大方,着实不容易。
别的不说,先给许家那边带了口信,不管什么时候举办乔迁宴,许家那边来的早点也不打紧,家里也不是住不下,亲戚嘛,只有走动才能越亲近。况且,许家人丁旺盛,家里成年的男人不少,妇人们也没有性子柔弱的,过来住一段时间,也让新街坊们知道家里不是没人可依靠的,想要欺负孤儿寡母,也得掂量下是不是值得。
给许家递去了口信,许禾就和金管家开始商量余下的事情,首先得先确定办宴席的日子,这眼看着离农忙不远了,得考虑乡下亲戚的时间。
还要避开中元节,家家户户忙祭祀,最后订了个宜宴客的七月二十六,这么一算,时间就有点紧了。
请帖要提前准备,金管家的字写得还挺工整的,许禾也不逞强,许家的请帖用不上,所以除了生意上的伙伴,许禾亲自写了,新老街坊的请帖都由金管家代笔。送请帖这个事情也是分头行动,生意上的伙伴葛大根去送的请帖,新街坊是金管家出面去送的。老街坊这里,许禾就亲自送了,好歹几年的香火情,不至于搬个家就搞得高人一等似的,街坊们也不至于求着她什么,平等往来,哪里好意思让家里的仆役出面。
给葫芦巷子里的街坊们送请帖,许禾选的是主妇们结伴出行买菜的大早上,也省了力气一家一家的送。主妇们收到请帖,才知道她搬家了。
“怎么突然就搬家了?”
“也不是突然,就是我们家宋瑾也到入学的时候了,西城那里书院多,读书人也多,想着离那些个读书人近一些,沾沾文气嘛。”什么时候,孩子读书都是大事,这理由很能站住脚。
吴慧云就笑着调侃:“得,咱们许娘子,是立志要做另一个孟母呢!”
陈嫂子不懂孟母是个什么说法,便问:“什么孟母?”
反正买菜也不急在一时半会儿,大家都围在一起,听吴慧云说故事:“孟母三迁,是《列女传》里的一段故事…”
吴娘子说话自来都是细声软语的,讲起故事来,也动听得很,主妇们都听得起劲。
等故事说完,陈嫂子一拍大腿:“难怪我们家三个小子,没一个能读书的,这根子还在我家老魏身上,孩子天天看他爹杀猪宰羊的,哪里能读的下去嘛!”
其他主妇也都起哄一般,说着不怪孩子读书不成器,只怪家里男人根子不行,巷子里除了孙秀才家,也没有其他家读书了,每日里不是出摊就是卖货的,归根究底呀,还是地方不对!
主妇们调侃起家里的男人来向来不怎么客气,许禾笑呵呵的听着,故作客气:“哎哟,我倒是愿意做孟母,可我家宋瑾那小子,也调皮捣蛋的很,可指望不上他做圣人呢,沾点圣人的文气,我就烧香拜佛啦!”又强调一遍:“到日子了,嫂子们可得准时带着家里的孩子去吃宴席,要是谁不去,往后我可再不登她家的门了,没那么不给面子的!”
陈嫂子挥手大笑:“得,跟你,我们还能讲客气,到时候,将家里大大小小的孩子都带上,只当吃大户了!”
其他人也响应,听许禾如此说,更觉得她这人实在,不是那等有几个钱就眼睛长在天上的轻狂人。
请帖送出去了,又要和厨房那边确定宴客的酒席,桃庄那边的产出,如今基本全供给了工坊的食堂,剩下的那点,倒是足够家里日常吃喝,但要办一场宴席,那肯定是要另外采买的。
金管家有过多次协助主家办理宴席的经验,所以很快将菜单拟了出来。
许禾拿起菜单一看,挑挑眉,问道:“给附近街坊的乔迁宴请帖,还没送出去吧?”
金管家摇头,“这些个读书人最是讲究,请帖送的太早太晚都不行,正式的请帖等开宴前三天再送去也不迟。倒是按照您的吩咐,将家里的烟熏兔肉还有干蘑菇木耳这些,打包了成了几样礼,给附近的街坊送去了。”
许禾也是不知道这个讲究的,前世要是哪个朋友结婚生子要请客,恨不得提前半年就通知,就怕你到时候来不了,就是现在,乡下人家请客,也要考虑请的客人家中是否另有事情安排,提前通知,才好让人做安排。也就是金管家提醒了,许禾虽然闹不懂,但入乡随俗,到日子再送也一样。
“这街坊们看着脾性如何?可好相处?”
“这若水巷和葫芦巷子不一样,一条路上不过住了三四户人家,我想着,太远了的,来往不方便,打交道不多,也就给咱们这一条路上和前后两条街的街坊送了帖子,”似是觉得办事不利,金管家有些不好意思的解释,“结了帖子的有八户,我只见到了咱们左右邻近的两家主家太太,看着倒都是好脾性。”
见上一面,要看出什么来也是为难人,不过,葫芦巷子里的街坊都讲究个体面,也没什么难相处的,读书人家,自诩清高,再难相处也应该是有限的。
“行,菜单就这么定吧,我看都是时令菜色,倒是不错。肉食蔬菜采购,以往都有相熟的商家,都是方嫂子来做的,你和她商量商量,带着你家媳妇,她如今也在厨房,方嫂子是帮工,年节里不在家中,厨房的一应事务到时候也还得她来负责。”
得亏如今正是蔬菜瓜果丰盛的时候,不用非得大鱼大肉,席面也能做的好看。天气热了,都是荤菜,也容易叫人没胃口。
又和金管家商量了一下来客的席位安排,若是提前来了,也不能认识的不认识的,一股脑的都放在一起,到时候四眼相对多尴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