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一个静字(下)(1 / 2)
静!
说书先生深吸了口气,竭力想要摆出气定神闲的架势,可无奈有这位藩王之子在前,哪怕他只是老神在在地坐着,依旧给自己带来莫大压力。
苦求无果,说书先生只得放弃,转而两眼死死盯住桌案上的水渍,似要看出一朵花来。
半晌后,他似乎终于看出了什么,打好腹稿后,这才出声说道:“这‘静’之本意,为安静,亦可引申为‘平定’、‘镇抚’,公子写下此字,相由心生,以字观心,该是您如今遭逢多重变故,殚精竭虑不能自拔,想要寻求一片净土,意图得大平静与大自在吧。”
说到这里,说书先生抬起头来,有些紧张地看向对面,生怕自己出了差错。
陈念久既不点头表示认同,也不摇头否定,“你继续说。”
“是。”说书先生连忙点头,沉吟片刻后,继续说道,“当日老龙城中,我曾为公子测过一个‘道’字,认定您必是自西往东而来,甚至是从西域荒漠一路穿过扶风郡,方才到达此地。而既然如今确认了您的身份,那么此事自然也是没有疑处的了。”
发生在陈家九公子身上的事,在整个北凉其实并非什么秘密,几乎人人皆知。
陈念久不发一言。
说书先生接着道:“至于今日这个‘静’字,左‘青’右‘争’组合而成。”说书先生捻动颌下胡须,轻声道,“依老夫来看,若是没错的话,公子不日将要远行,且所行方向,当为东方。”
“东方?”陈念久坐起身来,蹙眉道:“这是为何?”
“公子看这个‘静’字的左半边。”说书先生指着桌上的水字,笑道,“何为青?本义是指草木颜色,湛清碧绿之青,放在修行界中,随着昔日儒家兴起,门中之人向来喜着青衫,故而青,又有‘浩然正气’之意。除此之外,金、木、水、火、土五行当中,木为东方之行,这木也是青色的,所以青亦可表示东方。”
“而右半边一个争字,与我适才之言相对照,公子若要寻找大平静与大自在,就非要往东方不可。”
“再者,静之一字,昔日天下尚处十六国纷争之时,也时常被人写作‘靖’,左‘立’而右‘青’,亦与此言对应。且青,除却五行之中代表东方之行,亦可指青龙。”
说书先生侃侃而谈,“世间三大神兽,龙、凤、麒麟。抛却书中多有记载的烛龙以外,诸多龙裔,多腾挪四海,万钧鏖战,为海战第一;凤凰鸣啸于九天之上,同风而起,为空战第一;而麒麟着陆,天下行走,为陆战第一。若以此再想得深些,由龙到海,那么整座天下无非三座最为人知,一为北冥,二为东海,三为南(hǎi)海。故而这往东之行,无外乎就是东北、正东,以及东南方向。至于具体又要往哪一处方向去,老夫就不得而知了。”
话音落下,说书先生长长吐出一口气。简简单单一个“静”字,被他解读出如此多的含义,其中牵扯到学问、杂说,该有泼天大了。
一时间,不由得汗流浃背,几乎虚脱。
而坐在对面的陈念久,原本自始至终都没太多表情的脸上,这一刻终于出现一丝动容。
莫非这东方,指得是怒炎城?
昨夜大宗师韩恩曾对自己说过,要传授他姜家的杀人之术,而母亲的骨灰,若是他不反对,也想要埋在故地怒炎城下。
这怒炎城,正是位于东南方向。
不曾想,一切竟被眼前这位说书先生一语中的。
若非陈念久万分确定,他与大宗师韩恩昨夜的交谈,再无第三人在场,就当真以为彼时这说书先生就站在一旁了。
如此看来,此人倒是果真有些门道,而并非他臆想中那些修野狐禅的江湖混子。
一念至此,陈念久好奇问道:“先生这算命之法,倒是颇为高深,不知是何人所授?”
“这……”说书先生满脸愁苦,支支吾吾说不出话来。
陈念久摆手道:“罢了,先生既不愿说便算了,强行逼问别人师承这等下作事,我还做不出来。”
说书先生顿时如蒙大赦,眼中流露出一丝感激之色。
陈念久伸手探入怀中,将那只仅剩几块碎银子的钱袋掏出,搁在桌上后站起身来,说道:“抽签测字,也算是偶有所得,这便不打扰了。”
说书先生连忙紧随着站起身,看了一眼桌上不算鼓囊却也绝不干瘪的钱袋,只犹豫了一瞬间,便打算拒绝。
但陈念久并没有理会他,直接转身离开了。
他走路有些不稳,踉踉跄跄,此情此景,比之当日老槐树下还要有所不如。
任是谁都能看得出来,他身上的伤势更重了。
站在说书先生身后的跛脚孙女呆呆看着这一幕,只觉得那道背对着自己的身影,此刻间有些落寞,有些孤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