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 昏头(1 / 2)
桑嬷嬷面无表情看着姜妪,静静的盯了她一会,缓缓开口,“我们国公府上只有大夫人,已故的老夫人如今正经供在祠堂中,姜妪怕不是糊涂了吧,这种浑话也说得出来,你若是记错了,府中下人可引你去祠堂外磕个头,全了你这胡说八道的兴头。”
话音一落,两边人面面相觑,那姜妪好似还没有反应过来,脖颈高高扬起,“这院子里头无论是什么人,都该先有长幼尊卑,长者遣人竟然敢拒之不见……”
说到这,她才后知后觉的怒目瞪过来,“你疯了不成,怎么敢如此折辱我!”
桑嬷嬷恍若未闻,她转头看向几步外那几个拿着兵器,面无表情的奴卫们,语气平和,“诸位按照大人命令行事,但烦请动手时动静小些,别弄出动静吓到了里面的人,她有伤未愈,胆子也小,听不得这些动静。”
这话说的微妙,姜妪迟疑了一下,竟然没再开口。
不光是旁边那几个虎视眈眈的奴卫们吓人,更多是察觉不妥。
里面若是随便一个什么人,桑嬷嬷这个积年坐久了的家仆地头王,犯不上这么给她脸面,更别提对其的脾性十分了解。
姜妪能被那个老夫人派进来,显然也是有点真城府的,立刻从细枝末节里扒出公府现今的局势,也隐约猜到了桑嬷嬷还算是厚道,有意提醒,于是当着众人的面皮笑肉不笑的扯了下嘴角。
“既然如此,过些日子再看这娘子也不迟,我还需出府复命,就不在此耽误了。”
丁嬷嬷还没反应过来,就看见姜妪脚步一转,竟然是直接就要离开此处的道理,只得在惊讶之余赶紧跟上,心中腹诽不止,“这老妇,怎么肯就这么吃一肚子气出门……”
果不其然,这边姜妪一出门,神情讳莫如深,进了大夫人那里后,先是瞥了一眼欲上前回禀的丁嬷嬷,一福身,“大夫人,有些要紧的话……”
这大夫人这些天自认为被齐慈霖折辱的早没了脸面,渐渐得再看自己院中原来的仆人,便觉着她们早有二心,所以用起来也越来越觉着不顺手,见姜妪这么开口,顿时眉毛一挑。
“你们都出去。”
丁嬷嬷心中叹气,又不好争辩什么,转身出门之前余光扫了眼身前的姜妪,见其面上不甘,心知要出事。
果不其然,丁嬷嬷在外面等了不过一刻钟,就看见那复又出来的姜妪满脸隐晦自得,昂着头从角门处离开了。
丁嬷嬷犹豫了片刻,硬着头皮打了帘子进了房里,映入眼帘的就是面色青白难看的大夫人,后者一只手死死握着身侧扶手。
竟然已经是一副不肯罢休的模样了。
丁嬷嬷见她看也不看自己,只得一动不动站候着,也不知道站了多久,她的后脚酸胀疼痛时,才听见头顶上传来悠悠一声,“你是死了吗?”
桌子上的茶盏早就没有了热气,丁嬷嬷不敢接话,蹑手蹑脚的上前一步拿了茶具,然后跟被鬼追命一般匆匆出去。
那姜妪此时早已离了府,只剩大夫人院子里剩下的下人,一个个面色不安的转头看过来,丁嬷嬷长舒一口气,转手吩咐了一个小丫头去准备食膳,然后木木的站在廊下发呆。
她莫不是真要在这一把年纪时折在这院子里……
-
而那姜妪递进来的消息确实没错,三皇子府上很快广发名帖,如今京城中有头有脸的侯爵官员都收到了,起初大家还只是按捺不发,彼此猜度谁家早已站队投诚,这天子之都又是否真的要易主。
京城变故已有半月,如今这动静就好似静水砸石,光是溅起的涟漪就够晃悠的诸人头疼了。
本朝太子的地位一向稳固,前皇后钟氏虽然早已去世,可钟家并非是单纯的翰林家,早年有过这么一桩轶闻,钟家曾走失过一个幼子,追寻多年无果,钟家原本早就不再指望,甚至在祠堂立了排位,权当其已经死在了新朝战乱之时。
谁知某日老钟大人进宫议事,在一宫门处撞见了个极其眼熟的小太监,这一眼后他回去念念不忘,托人去了十二监查问一遍,结果竟真是老钟大人当年走失的幼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