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 县城体制内的焦虑(2 / 2)
“我知足。”
这是阿秋常说的话。
3
在外面工作了一年多,我老大时常打趣说我曾经放着办公室不坐,跑出来跟他日晒雨淋。
我说日晒雨淋也挺好的,这仅仅只是生理疲惫。
当然我也有很多黯淡的日子,我经常担心自己哪天就失败了,或是炒鱿鱼,或是调岗,或是还是赚着可怜的底薪。
但我家里人说的一句话,倒也积极,他们说:你的工作,是在打井,既然如此,只要你觉得方向是正确的,那就继续坚持。
我把原话和阿秋的故事都告诉了姑娘。
姑娘说,考回县城,最大的难受,是高不成低不就,就哪怕是单纯在这里生活,你都不会觉得当地会有什么大的发展,所以也意味着,不管是交通、娱乐、文化都和大城市有着天差地别。
另外工作上,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在所难免,偶尔看到一些新闻,也深知原因在哪,那也是无法改变的事实。
而于自己而言,未来的婚姻、仕途、社交都好像被定格了一样,希望变得太少了。
我理解,但不完全同意。
我说人呢,如果没有办法做出很大的改变时,就要学会通透。
看问题也不能只看坏的一面。
在县城,家庭的支持是有用的,但在大城市里,家庭的资源有没有用,还得看情况;
在县城,朋友是一定能见得到的,但在大城市里,没到成功的那天,朋友都是繁忙的;
在县城,人情世故大都知根知底,而在大城市里,人情世故纯靠个人天赋,不磨掉一层皮,都不敢说自己有情商。
而对于恋爱结婚、职业规划、精神活动,这些不管在哪,纯靠自律。
比如谈恋爱,大城市和小城市选到的人就一定不一样吗?别太高估自己,不管在哪大多时候,我们能认识到的人,来来去去也就是自己圈子里的那几个。
所以这个时候找到有用的社交同时主动的去拓宽自己择偶范围,就要付出汗水了。
比如职业规划,在哪个地方都需要做好向上管理,在人情来往上都需要成熟的思想,而这些,并不由环境而决定。
最后那虚无缥缈的精神生活,在大城市里娱乐,去得最多的也还是下馆子看电影。
所谓的博物馆美术展,一年去两次都不得了了。
还有那些不好的社会现象,小城市大城市,体制内体制外,都会面临,这是一个共通点,它也不因环境的不一样就会有所改变。
相反,在体制内,福利还能保障到位,而在体制外,与其说在寻找梦想,不如也老实点,告诉别人,自己也在混口饭吃。
所以扪心自问,我们焦虑的是职业本身,还是我们自己本身呢?
最后
焦虑,一直都在。
像个围城,相互觉得各自的生活好。
就像吃饭,总觉得别人碗里的香。
这就是人,生而不自知。
所以关键的点,并不在于我们做出什么样的选择。
而是在这之前,我们为这个选择付出了什么样的责任。
是一拍屁股就决定考编吗?是一拍屁股就决定辞职创业吗?
还是在此之前,付出了足够的责任,若是如此,那么对于日后做出的选择而言,不管成功与失败,都不会觉得有所焦虑。
成功与失败,这不外乎是一结果。
重在生命的过程,而这个过程,从来都允许我们「 由头来过 」。
那,焦虑个鸡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