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章 大明的国运(2 / 2)
“先生,既然元朝初年的纸钞如此完备。”
“后来又是如何走向崩溃了呢?”
朱棣但是问道,因为他看到,元朝似乎对于纸币的滥发,有着极强的警戒心的。
专门出台了很多方面的政策,以防止此事的发生。
做的准备,比大明还要多了。
而且元朝因为疆域辽阔,所以他们可以获得足够的金子与银子来当成是准备金。
准备金的充足,也进一步防止了纸钞的滥发。
所以如果一直下去,元朝的纸钞系统,应该会是一直相当稳固的。
怎么就突然变成了元朝末年的那种情况?
因为滥发而导致纸币系统直接崩盘,甚至是还到了需要变钞的地步。
这一变钞,等于是之前老百姓手中的那些纸钞,全部都成了废纸。
更加会引起百姓们的不满的。
非到万不得已,肯定不会启用变钞这个办法。
所以的元初的情况和元末的情况,完全就是两个极端。
朱棣和徐妙云都是相当好奇,这里面到底是发生了什么才会变成了这个样子。
“其实,这里面的原因也不复杂。”
“毕竟很多事情,都不是人为所有干预的。”
“从元朝开始以来,天下的起义就是不断的。”
“一开始还会有几年好收成,到了后面,也是天灾不断,光是黄河也决堤了好几次。”
“即便是元朝灭亡的时候,他们依次在还是在修黄河。”
“所以为了镇压起义,为了应对不断出现的天灾,他们明明知道纸钞不可以滥发,也是不得不如此了。“
“只能说是,元朝本来就是得国不正的,即便他们的纸币系统再完美,遇到这种情况,也早晚会是崩溃的。”
周羽又是解释道。
元朝毕竟是一个天然就不成熟的国度。
虽然他们吸取了很多华夏治国的经验,吸取了很多宋朝灭亡的经验。
但是从本质上来看,元朝的治国水平还是不行的。
而且在某些方面,已经有了历史倒退的情况。
他们还想要把华夏都变成草场。
到了元末的时候,确实是已经有了北方的大片土地都变成了草场。
这严重影响北方的收成情况。
所以即便是到了明初,他们也需要花大精力把这些情况给扳回来。
这也是如此北方粮食收成不佳的原因了。
“原来是这样。”
“所以总体上来说,元朝还是远远比不上大明的,起码大明得国之正,历朝没有哪一个朝代可以出其右。”
“从这一点上来看,大明的国运也会一起碾压于元朝的。”
听到了周羽的解释后,朱棣终于是开心了起来。
因为他从先生的口中得知,虽然元朝的货币系统稍微比大明好上一些。
但是这根本就无济于事,元朝从本质上面来看,本来就是活不长久的。
反观大明,得国过程比元朝光明多了。
“不要高兴太早。”
“依你看,如此大明的北伐,难道不也是一种穷兵黩武吗?”
“这北伐所耗费的粮草,比元朝时候镇压起义还要多。”
“而且大明开国以来,天灾也是不断的。”
“不要把大明想得太过于乐观。”
周羽当即是提醒了一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