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结果好,未必说明决策对(2 / 2)
闲谈之中,熊烈得知崔慎这次来长安,本是为了打探虚实。前不久楚王刚在虎牢关前打败了五王联军的一次进攻,气焰正盛。崔慎想看看有没有可能仅凭少数高手和精兵,暗暗潜入长安,从后方骚扰楚王,引他来救,以便趁洛阳空虚之时,劝说五王联军再度出击。没想到最近长安新换了食人魔张放镇守,这人看似一个大老粗,但战力实在高得吓人。崔慎早知道他的威名,见有他在,便知原先的设想难以成功。
熊烈便说了如今张放已受了伤,但又来了一个药魔葛龟,仍是不好对付。崔慎问了熊烈当天的经过,熊烈并不隐瞒,简要说了。
崔慎道:“熊兄真是福大命大,竟有这一身毒血,否则后果不堪设想。咱们这次行动,确实也太大胆了些。不过,熊兄你这血中剧毒是从何而来?为何血中有毒,你却能无恙呢?”
熊烈摇头道:“我曾被毒蛇咬过,至于为何不死,我也不知道。”窃月相关的事过于匪夷所思,他便略去不提。
崔慎啧啧称奇。
熊烈听他先前意思,似乎在为五王联军效力,想起赵王那副德行,不由得皱眉,便问道:“崔兄,你可是在为五王联军做事?”
“岂有此理,熊兄此言差矣。”崔慎皱眉摇头,“我为天下人做事,如今楚王作乱,残暴不仁,只要有人抗楚,我便出力帮他一把。五王虽比楚王好些,却也仁德不足,不值得我为他们效命。只是五王联军好歹是在抗楚,我若能得便,自然也会出些力。”
熊烈点点头,道:“崔兄心怀天下,在下佩服。”
“唉,只是心怀天下并没有什么用。”崔慎叹了口气,“我才能不足,谋略武功都不足以平乱灭楚,所以才要去颍川找那位荀兄商议。”
“崔兄何必过谦?我看崔兄才智过人,这次救人全凭崔兄的妙计。”熊烈心想他若是谋略不足,那自己简直就是白痴了。
崔慎苦笑摇头:“这计策不值一哂,这次能成功,纯属侥幸,熊兄你可别忘了,你可是差点死在张放手里。而我能救出那些人,并非必然。总之这计策并不是好计策,或者说,这件事本就不该做的。”
“见义勇为,不是很好的事吗?而且人也救出来了,为何崔兄还说不该做?”熊烈觉得崔慎这人十分矛盾,明明费心费力救人出来,却直到此刻还认为不该救。
“唉,熊兄,你所说的应不应该,是以道义而论。”崔慎道,“我说的应不应该,却是从形势而论。道义虽然高尚,但世事往往是形势比人强。道义好比是条大船,可以载人远航,但形势却好比是水,大船须得仰赖它才能前行。不顾形势,枉谈道义,便如旱地行舟,终将寸步难移。”
熊烈听他说得似乎有理,却又觉得和自己所想不同,不知如何和他理论,沉默半晌,终于道:“可是咱们终归是救出来了,看来形势也没那么坏。”
“不是这样。”崔慎又摇头道,“结果好,未必说明当初的决策是对的。反之,结果坏,也未必是因为决策错了。两者不能混为一谈。就比如当初诸葛武侯摆空城计,弹琴惊走宣皇帝,虽侥幸成功,却不能说他如此用兵就是对的,那也只是无奈之举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