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 可造之材(2 / 2)
就像某些牛逼的小生意人,每天就是两锅羊汤,卖完拉倒。
不多熬,不少熬,不开分店。
高兴了就熬上两锅,不高兴了就东家歇业,累了就旅游两天,闲了就开门做几天生意。
那样,才是生活。
在农村,要有这样的百业传承下去,才会欣欣向荣,才是真正农村。
广大农村,有的是能人,有的是可造之材,会有很多人愿意做这个事。
而他,就是提供一个机会。
总而言之,言而总之。
孙少杰想为农民在种地、成为农业工人、办乡镇企业、进城打工之外,多留一条路。
一条自由职业者之路。
而不是如后世一般,只有进城打工一个办法,到最后搞得连地都种不了。
等商品经济大潮冲垮农村百业,大家坐等资本按照城市模式来整合农村、农业,搞得农村不像农村,农民不像农民,既融入不了城市,又回不了农村。
最后成为边缘人。
城市化对乡村的无尽而贪婪的索取和无情的破坏,都太大了。
所以,孙少杰才想上班。
想通了嘛!
送走了王满银,孙少杰直接回了原西,把那辆样车,送给了李建国。
“领导,这辆车你可要收好了,以后一定会很值钱。”
李建国在欣赏这辆明显粗壮了一圈的自行车,他刚才骑了,很“利”。
“还真是不可貌相,看着粗粗笨笨的,没想到竟然如此灵活轻便,感觉比市面上的那些车还省力出路。”
“当然,里面有科技的。”
“你刚才说甚?值钱?值多少钱?”
“按现在算,预计上市定价会在三百到四百之间,最贵超不过五百。
但若是放个十几二十年,怕是五万都有人买,而且还有价无市。”
“啊?竟这么值钱?为啥?”
“你看钢印编号,飞鸽重骑Ⅰ型,划时代产品,国产首批样品,总共也就生产了五辆样车。
其中三辆,正在做破坏性测试,最后铁定完蛋;剩下两辆,一辆在王满银手里,他去了浙省,骑它做鸡毛换糖,走村过镇的,最后肯定会不成个模样。
你这一辆,不但编号为‘1’,还是车况最为完好的,全国唯一一辆。
那李厂长现在还没有回过味儿来,否则,他铁定会上门找你商量。”
孙少杰不知道。
此时,那李卫国已经后悔了。不只是因为样车,还有那10%的提车比例。
因为样车出来以后,他平京的老朋友来访,一眼就看出了这辆车的价值。
远超李卫国的心理预期。
“至少百万辆市场!”
这就是他那位朋友的预判。
李建国就很明白了,“相对于这辆车,我更看重这份合同,每年一千辆计划外指标,能做的文章太多了。还有这个10%的重骑数量,更是厉害。”
“那,这辆车还归俄?”
“你想吃屁呢!供销科我给你看了这么长时间,头发都掉了不知道多少,难道还不能要点补偿?”
“你不是看不上嘛。”
“我是那个意思吗?你就坏吧,鸡毛换糖!还一年!嘿嘿嘿,哈哈哈哈……那王满银若是知道你在整他,不知道会有多后悔……”
“宝剑锋自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这是为他好!过了这一关,他就真的成了可造之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