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诸葛瑾的伤感(2 / 2)
这个年纪轻轻的主公,他是有魄力对抗士族的。
其他人见周瑜主动站出来,这才以张昭和张纮为主,表示愿意劝解其他几个豪族做出让步。
之后,曹铄才和众人商议,以庞统为统帅,贺齐为先锋,率军一万,前往会稽,平定这里作乱的百越之众。
同时,让程普作为副都督,对扬州其他各郡所有山贼进行清理!
扬州这一带,在东汉末年这个时代,是山贼和百越之战作乱最严重的地方。
原历史里,孙权耗费了很多时间和财力才让江东安定下来。
而现在,扬州周围的压力不大,他不想让这些山贼和百越之战留下去。
趁早灭掉他们,整个扬州才能无后顾之忧地发展。
最后,曹铄任命恒阶为留府长史,对整个扬州的百姓进行户籍入册。
这些,都是曹铄在下邳的时候,和陈登商议之后决定暂时该做的。
下完这些命令,众人才纷纷散去。
曹铄一个人前往府衙的书房,准备记下扬州官员名单。
周泰和纪灵再次回到了他的身边,作为他的两个护卫队长。
曹铄正记得认真的时候,外面响起纪灵的声音道:“主公,诸葛瑾求见!”
曹铄道:“让他进来!”
不一会儿,诸葛瑾推门进来,行了一礼道:“主公!”
曹铄抬起头,打量着诸葛瑾,笑道:“子瑜,很久没有见到你了。这段时间,我不在扬州,你过得怎么样?”
诸葛瑾一脸认真道:“挺充实!扬州和其他地方有些不同,这些官员,虽然也有尔虞我诈,但是,总体都在认真做事。”
“而且,主公招募回来的几人,都是大才,我常常去拜访他们,从他们那里,总能有所收获。”
“他们也颇为感激主公给以了他们机会。”
“主公是一代明主!”
曹铄笑着打断诸葛瑾道:“别拍马屁了,行不?”
顿了顿,曹铄道:“你和你兄弟姐妹有联系了没有?”
诸葛瑾神色一暗道:“没有。这段时间,我一直在庐江这里,没有离开。听说,我四弟和小弟都在荆州?具体哪里,我就不知道了。我想的是,等主公回来,我挑个时间去看看。”
曹铄嘘唏不已道:“一年前,长沙归顺,我前往荆州襄阳的时候,见到了你两个弟弟和两个妹妹。”
诸葛瑾眼眶瞬间泛红,颤声道:“他们怎么样了?我叔父呢?我叔父怎么样了?”
曹铄叹了口气道:“你叔父很早就去世了。”
诸葛瑾愣了下,声音有些哽咽道:“当年,传司空为父报仇,要屠徐州,叔父带着我们兄弟姐妹南下逃亡。逃亡途中,我和他们走散。”
“没想到,再次听到叔父的消息,他老人家就不在了。”
“而我,竟然连一点孝道都没有尽到。”
“我兄弟姐妹自小失去双亲,这一路,都是叔父他抚养我们成人。”
“因为怕怠慢我们,叔父甚至没有娶妻,更没有后代。”
“我——”
看着诸葛瑾泪如雨下,曹铄站起身,走过去,轻轻拍着他的后背道:“子瑜,节哀,人死不能复生。”
“而且,你叔父一直都心系你们兄弟姐妹。”
“而你们兄弟姐妹,都还活着,而且过得不错。”
“你大妹嫁给了荆州蒯家的蒯琪为妻。”
“你三妹嫁给了庞德公的儿子为妻。”
“你四弟诸葛亮和小弟诸葛均,我在荆州见到他们时,他们都在襄阳学院读书,就是我岳丈黄承彦的弟子。”
“你叔父临终前将他们托付给了荆州牧刘表,刘表对他们颇有照拂。”
“而你,也是才华横溢,能够在扬州立足。”
“你叔父若是在天有灵,他也能够瞑目了。”
“之前,我想过劝你四弟诸葛亮来扬州,但是,他心系刘备,我就没有再说了。”
诸葛瑾听曹铄这么一说,这才擦了擦脸上的泪水,对曹铄拜了几拜道:“谢主公!”
曹铄道:“你要是真的不放心他们,你哪天安排好时间,告诉我,我给你安排几个护卫,乔装成商人,去荆州看看?”
诸葛瑾吐了口气道:“谢主公!不过,现在,反而不着急。”
“如今,扬州事务繁忙。”
“第二次科举,马上要开始了。”
“至于我兄弟姐妹那里,他们平安,这就够了。”
“等忙完第二次科举,我再去找他们。”
曹铄神色一振道:“第一次科举结果怎么样?这次科举,有多少人报名?”
诸葛瑾道:“第一次科举,只有三百人参加,基本上都是庐江这一带的士子。其他人,都呈现观望状态。”
“大都督和我们组织人员筛选,录取了一百人,都安排到了各个岗位了。”
“除了少数人,大部分都兢兢业业。”
曹铄点了点头。
虽然三百人有点少,但是,第一次,能理解。
诸葛瑾继续道:“这第二次科举,上个月截止的报名时间。目前,统计出来报名参加考试的人有一千二百一十五人。”
“除了八百七十五人是庐江本地人,其他有一百二十人是从徐州来的。”
“据大都督说,这些人,大部分人是当时主公你拿下庐江的时候,资助你的豪族子弟。”
看了一眼曹铄,诸葛瑾声音放低了一些道:“大都督说,到时候要将这些人标记出来。如果他们科举失败,就从中选出一部分,以推举的形式让他们做官。”
曹铄点了点头道:“按照大都督说的做。”
徐州这批豪族当初在陈珪的带领下,帮助他很多。
而且,陈珪临终前还让徐州陈家以他为主。
曹铄从下邳回庐江的路上,就仔细考虑过:不管是为了报答陈珪和徐州豪族的恩情,还是为了给天下人做表率,自己不是忘恩负义的人,更不是勾践那种只能共苦,不能同甘的人,他都必须将徐州豪族扶持起来,打造成以陈家为主的一支势力,和江东那些豪族形成对抗。
诸葛瑾见曹铄并没有不满,暗暗松了口气,继续道:“然后,就是江东那边,各大豪族也陆续派了一些嫡系子弟来参加科举。”
“其中,张家、陆家、顾家,都有几个不错的苗子。”
曹铄“哦?”了一声。
不愧是江东豪族。
原历史里,江东也是被这几个家族的人把持的。
诸葛瑾嗯了一声道:“就比如,张家那边,张昭的长子张承,允文允武,颇有张昭的风范。”
“陆家,有一个叫做陆逊的,对作战非常有见解。大都督回下邳吊丧之前,和他聊过,甚至一度有收他为弟子的想法。不过,考虑到他要参加第二次科举,大都督就取消了这个想法。”
“大都督说,让更多突出的人才参加科举,最终得到重用,也能对科举起到宣扬的作用。”
曹铄点了点头。
张承和陆逊?
他知道的。
历史上也都是赫赫有名的将领。
尤其是陆逊。
诸葛亮的迷弟。
夷陵之战,一把火把季汉的未来都烧了个一干二净!
曹铄道:“那行,这些都要麻烦子瑜你了。对了,你这次来,就是说这些?”
诸葛瑾摇了摇头道:“不是,我这次来,是想告诉主公,之前你让大都督重金悬赏的纸匠,还有华佗,他们在庐江等了很久了。”
“听说主公回来了,他们让我来问问,主公什么时候有时间接见他们?”
“尤其是华佗,他虽然希望能够得到一官半职,但是,他更想早点回去,给更多百姓看病。”
“最近寿春那边,发生了瘟疫,死了很多人,他有些想要快点过去。”
曹铄忙道:“现在就有空!他们人在哪儿?我现在就去见他们!”
诸葛瑾道:“他们在谒舍。”
曹铄立即走出去道:“走,我去见见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