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猫
会员书架
首页 > 军史小说 > 三国:曹家逆子 > 第179章 袁绍被刺,命在旦夕

第179章 袁绍被刺,命在旦夕(1 / 2)

上一章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好书推荐: 西幻:转生后我成为了吸血鬼猎人  游戏帝国从FPS开始  我本为凡何必成仙  医武天骄  重生高考前,我选择同桌笨女孩  人在大明批判百官,老朱求别骂  偏炙  三国:穿越成曹操,振兴魏武雄风  倾国倾城色  你与天下皆可得之情归何处 

第179章 袁绍被刺,命在旦夕

曹铄和诸葛瑾、诸葛亮、诸葛均三兄弟告别,来到府衙书房开始忙碌。

这几天的高强度劳作,让接下来的几天都比较闲暇。

曹铄每天也就早会的时候要忙碌一下。

其他的时间,都是在熟悉扬州所有官员和事务。

贾诩不时地会过来,和曹铄谈谈扬州如今的形势。

恒阶偶尔也会过来。

不过,都是询问社科院建造的问题。

还有一个更重要的问题,那就是扬州治所的迁移问题,以及天策府的打造问题。

原本陈登选择的扬州治所在丹阳郡!

曹铄原本也打算这样做。

但是,随着社科院的构造,曹铄最终和众人商议,治所依旧在庐江。

不同的是,要对庐江进行扩张:那就是,将庐江郡和九江郡进行合并为新庐江。

之所以曹铄要选择新庐江作为治所,而不是丹阳郡。

一来,原历史里的东吴就是迁都丹阳郡的秣陵,并且改名为建业。

曹铄并不想将来扬州走原历史里的东吴老路。

二来,要迁治所,那是一个浩大的工程,劳民伤财。

而扬州刚刚摆脱战乱没几年。

现在曹铄最想做的就是稳定发展。

三来,社科院已经在皖县郊区创建。

按照曹铄的计划,社科院会是将来扬州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如此重要的地方,自然也只能在扬州治所。

四来,将治所依旧安在庐江,确切地说,是新庐江,而新庐江这个位置,左毗邻荆州,右连接徐州,上通往许都,下连接长江。

一旦扬州出现变故,和其他地方有冲突,那么,从新庐江汇聚军队,出征,都是最方便的。

最关键的问题是,新庐江位置极其重要,治所在这里,那么,一旦出现变故,所有人除了抵抗,没有第二条路走。

那个时候,扬州的百姓也不会过于紧张。

有扬州官府坐镇前方。

只要扬州官府没有死绝,百姓的安危就不用过度考虑。

这样,能给百姓的心理带来一定的安定。

贾诩、张昭、张纮、恒阶、田丰和沮授等官员聚在一起商议,最终也都赞同曹铄的想法,治所不变,依旧在庐江。不过,将九江郡合并过来,组成新庐江。

之后,曹铄又在早会上提出完善科举制度。

从原来的直接到庐江来参加一年一度的考试,变成推广到整个扬州。

所有学子,先在各个州郡参加一次初考,初考的题目由各个州郡的官员根据他们的州郡的实际情况出题,然后上报到新庐江,由新庐江的总考官进行审核,修改,然后发回州郡,作为州郡初考的考题。

而且,每年,各个州郡,每月初一都公布出他们缺少的官员岗位。

参加初考的学子可以选择中意的岗位,到各个州郡参加考试。

原则上来讲,都遵从就近州郡考试原则。

初考通过的学子,成绩合格,则由该州郡将身份上报给新庐江,检查他的资质。

资质没有大问题,则可以在该岗位实习一年。

实习期的俸禄,按照该岗位的一半给。

实习一年之后,他的政绩由州郡上报给新庐江,通过,则转正。

不通过,则下调或者免职。

初考通过的学子,还可以参加一年一次的会考。

会考的地点在新庐江。

会考通过的学子,在经过新庐江指定的官员的当面考核,会被安排到整个扬州做官。

不过,虽然将科举推行到整个扬州,但是,目前的人才选拔,依旧以各个州郡推举为主。

按照曹铄和众官员的设定,人才选拔,各个州郡推举占比六成,科举占比四成。

除了完善科举,曹铄还提出在新庐江建造一所学院。

曹铄给这所学院取名扬州大学。

扬州大学的科目和社科院一般,分为:文科、武科、农科、传承科、医科、鲁班科、商科、细作科和国策科。

他们的先生,就由社科院的博士们担任。

扬州大学每年只在秋季征收一次学子,而且是通过考试,达到条件才能进入。

进入之后,学子需要挑选三科极其以上的科目。

每年还有期末考试。

通不过的则被退学。

而成功在扬州大学读书的学子,食宿全免,并且,每个月提供一定的钱财补助。

如果能够成功毕业,会颁发毕业证,并且包分配到指定岗位。

对包分配指定岗位不满的,凭借毕业证,可以到各个州郡的官府会见郡守。

在得到郡守的首肯,再经由他上报到新庐江,审核通过,则可以在该州郡为官。

最后一次商议的内容,则就是屯田和征兵。

曹铄和众官员商议,开始正式推行军屯和民屯。

所谓军屯,则是各个州郡的将士,分为三班倒,始终保证每天有一批次将士在耕种,有一批次将士在训练,有一批次将士休整。

军屯所得到的粮食,则作为该州郡的将士们使用,或者囤积起来,筑造成粮仓,将来作战时使用。

民屯,则是各个州郡的官府招募当地的流民,以及穷困潦倒的百姓,每天提供的吃喝住,保证生活来源。丰收的时候,每个百姓还能享受一定的成果的屯田方式。

而征兵,则是全扬州范围内的征兵。

和徭役不同,徭役是不需要支付士兵任何费用。

此次征兵,有严格的要求,非年轻者,非强壮者不要。

凡是被选择的士兵,每个月都有俸禄可以领取。

这些俸禄,全部由各个州郡官府发放。

州郡实在是没能力的,则由新庐江官府发放。

这些政策,曹铄都让张昭写成公告,发放到扬州各个州郡,再由各个州郡张贴在各个府衙门口。

当公告颁发出去之时,整个扬州都震动了。

徐州下邳,陈登正坐在庐墓里看书。

他在为父亲陈珪守丧。

看书看得正认真的时候,一个青年男子手持着一个卷轴飞奔了过来。

这是陈登的长子陈肃。

陈登看到陈肃如此模样,疑惑问道:“肃儿,何事这么惊慌?”

陈肃飞奔到陈登身前,将卷轴递给陈登道:“父亲,扬州牧颁发的扬州改革措施。现在,整个扬州都在议论纷纷。我们族人,也都有些不满,觉得这于理不合。”

陈登没有理会陈肃,而是认真地看着卷轴里的内容。

好一会儿,看完,陈登长长吐了口气道:“太冒进了一些。但是——”

陈登看向陈肃道:“你告诉那些族人,我们陈家现在也算得上是扬州牧的族人。作为他的族人,我们不支持他,那谁支持他?”

“而且,现在不支持,将来有所成就时,我们这些人又算得了什么?”

“再说,扬州牧可不只是普通的州牧,别妄想用对付普通州郡的办法对付他。”

“他可是司空的次子。”

“想要对付他,除非都搬走。”

“但是,这天下,现在又能逃到哪里去?”

“让他们好生思量。”

“再一个,这些改革不管怎么改,各个家族的利益也没有太大变动,不要做那铁公鸡,一毛不拔了。”

“只有扬州崛起,百姓富足,各个家族才能更加好起来。”

“让他们想想,扬州之前动荡不堪,战乱不断,饿殍遍野的场景。”

顿了顿,陈登道:“我,是坚决站在扬州牧这一边的。”

陈肃哦了一声,这才快步离开。

陈登看着陈肃远去,长长吐了口气。

从案几上拿出笔和纸,陈登写了一份长长的名单,折叠好,放在信函里,信函的封面则写着“扬州牧亲启”字样。

这封信里,是扬州各个豪族里的一批青年俊杰。

陈登在信函里让曹铄提拔他们,算是对扬州各个豪族的一种妥协。

吃人嘴软,拿人手短。

各个豪族的反抗,应该相对会减弱不少。

许都。

尚书台,曹操正在和荀彧商量着屯田和军户事宜。

如今,曹昂正在前方统兵作战,而后方暂时一片平和。

曹操想要抓住这个时间段,大力发展耕地和保证兵源。

如今,朝廷和袁绍相比,耕地和兵源还是有很大的劣势。

必须减小两者的差距。

否则,袁绍还没有拿下,朝廷就被拖死了。

就在曹操和荀彧商量得正认真的时候,杨修带着一份锦帛快步走了进来道:“司空、荀令君,出事了。扬州牧刚才从扬州传来一份信函,是关于扬州方面的改革,我看了下,动静太大,恐怕扬州会出事。”

曹操神色一沉,从杨修手里接过锦帛。

快速扫了一眼,曹操揉了揉眉心。

这次子!

上一章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书单推荐: 崛起在漠北 三国:一切从大秦传承开始 玩耍三国 朕!大明暴君崇祯,既风流也霸道 造反:我带领亿亿大军逼皇帝退位 陶家传 交易人牙子,我的夫人是女帝? 大明:我有无数生活技能 穿越之武逆 红楼之环兄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