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求人不如求己(2 / 2)
“娘,救救我,我不想死!”
崖壁下,男孩撕心裂肺的哭喊声持续不断,一声比一声微弱,也一声比一声绝望,紧紧牵动着妇人的心神。
妇人泪眼婆娑,望着无辜的孩子却又无可奈何,只得一遍又一遍地向人群求助:“求求你们了,救救我的孩子吧!他今年才满十岁,自幼乖巧懂事,体贴孝顺,今日上山,也是为了给他父亲祈福!”
人群中有细细的叹息声和嘀咕声,却依旧是没人敢站出来。
男孩所处的位置实在太危险了,一个不小心,不光救不了人,还会搭上自己的性命。而他们不顾艰险来护国寺上香,也有自己的使命。
没人想把身家性命折在这里。
夏侯纾继续往前走了几步,顺着众人的视线和孩子的哭喊声往崖壁上瞧了瞧,便见那个掉下去的男孩不过十来岁的样子,稚气未脱的脸上挂满了泪痕。好在他运气还不错,那里正好长了几棵碗口粗的松树,由于缺少营养和水分,不像其他松树那样长得高大直挺,歪歪扭扭地斜长着,而那男孩恰好挂在了其中一棵松树上。
算是不幸中的万幸。
男孩年纪虽小,体格却健壮有力,此刻正死死地抱着树干,一动也不敢动,眼睛里充满了泪水和恐惧,想来也撑不了多久。
夏侯纾快速扫了一圈围观的香客,老幼妇孺居多,但也不乏年轻力盛的男子,甚至还有几个看上去像是练家子的,然而他们一个个都只是呆呆站着、看着,小声议论着,连个正经想办法的人都没有。
夏侯纾顿时觉得心凉,便对跟在身后的云溪说:“你看到了吗?这种时候,连佛祖都不保佑前来参拜他的人,何况是其他不相干的人呢?难道光这么看着,人就能自己长了翅膀飞上来吗?”
夏侯纾说话的声音不小,除了云溪,周围的人都能听见。
话音刚落,围观的众人大梦初醒般将目光齐齐投向了一身红衣的夏侯纾,只觉得她的存在格外扎眼,话也尤为刺耳。
夏侯纾视而不见,又冷哼了一声。
立即有好事者瞪着她反驳道:“好大的口气!你要是厉害,就下去救人啊!光说我们有何用?”
夏侯纾原本只是心直口快,忍不住要讽刺几句,没想过会与人产生口角,突然听了这话,心里也十分不痛快。她看都没看对方一眼,冷声道:“你是我肚子里的蛔虫吗?你怎么知道我不会去救人?”
众人闻言后,看她的眼神从震惊变成了怀疑,继而又多了几分嘲讽与蔑视:近来连续下了那么久的大雨,崖壁上湿滑无比,除了那几棵碗口粗的松树,便是一些肆意生长的杂草和青苔,别说她一个娇弱的女子,就算是个身手矫健的男子,也未必有十足的把握把那男孩救上来。她不过是个狂妄自大的小女子而已,说大话也不看清楚清醒情况!
“多谢恩人!多谢恩人!”
求助的妇人最先反应过来,她先是一个劲的朝夏侯纾所在的方向磕头,但当她抬头看清说话的是个年龄只比自己的孩子大不了多少的娇俏女子后,却又愣了一下,眼神里逐渐露出怀疑之色。
妇人似乎在短暂的片刻就已经做了一番思想斗争,最后咬紧牙关说:“姑娘大恩,民妇没齿难忘,可这山崖陡峭,稍有不慎便会摔个粉身碎骨。姑娘虽为女子,却生了一副菩萨心肠,有你这句话我便感激不已。可即便我救子心切,也不敢害了姑娘性命啊!”
夏侯纾还没答话,便见人群中人头攒动,一个书生打扮的男子左右看了看同伴,然后往前站了半步,瞪着夏侯纾挑衅道:“你说你要去救他,你凭什么去救?莫不是空口白牙的说上一句,博个虚名罢了?”
说完做出一副“你这样的人我见多了”的样子。
夏侯纾嘴角微扬,睥睨着挑事的男子,不紧不慢地说:“就凭我出门不光带了一张嘴,还带了脑子。”
“你!”男子被气得青筋暴起,但又自持读书人的气度,不能失了体面,他捂了捂胸口,缓了一会儿,遂指着夏侯纾说,“你一个小女子,如此目中无人,还出言不逊,简直有辱斯文!”
“你倒是斯文。”夏侯纾语气平和,笑容清澈,神情平淡的反唇相讥道,“如此紧急的时刻,你不想着怎么救人,反而言语挑衅我一个想要救人的小女子,我看你的圣贤书都白读了。”
“牙尖嘴利!毫无教养!”男子气得跺脚大骂起来。
“我有没有教养,自有我的父母管教,不需要你来评说。”夏侯纾轻笑着四两拨千斤,却还不忘继续嘲讽他,“只是你自持读书人的清高,却未见读书人的半分气度,真是世风日下,人心不古啊!你的夫子要是知道了你的这般行径,只怕也会气得不认你这么个学生吧?”
“你休得胡言!”男子暴跳如雷,若不是受场地限制,几乎就要扑过去打她,但马上就被同伴拉住了,纷纷劝他别再跟个女子一般计较。
夏侯纾扫了他们一眼,忍不住骂道:“斯文败类!”
骂完之后,夏侯纾不再理会众人的怀疑与嘲笑,只一心观察崖壁下的情况。想要把人救上来,确实有点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