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敲打与过渡(1 / 2)
眼瞅着前朝开始接二连三的吵起来,自家婆母却还一副都是小事情的样子,太子妃不禁心生担忧。
马佳白青看出来太子妃的不对,便安抚道:“前朝如何,你不必担忧,那是太子和皇上要考虑的问题,如今两个孩子尚且年幼,你最需要关心的就是两个孩子。”
太子妃试探道:“那额娘可知如今朝上都在吵些什么?”
马佳白青笑着问:“知不知道重要吗?你我不能插手,与其知道,不如不知,只需大事无错,小事有些错漏也无妨,世上哪有绝对的圣人呢?就连先贤都说做人论迹不论心,若论心者无圣人,想的太多无妨,就怕你动手去做。”
太子妃的里衣被冷汗浸湿,连声说额娘说的是。
等太子妃走出坤宁宫回了东宫后,对着自己的奶嬷嬷咬牙道:“把先前咱们的人动手放到后院的那些东西都收回来,人手留下,让她们无事不要轻举妄动。”
太子妃想到自己的试探变成婆母的敲打,人都差点吓死了,别说吓人了,还能保持理智说出命令就已经是很不错的一件事了。
奶嬷嬷微微皱眉,为太子妃上了一盏茶,而后缓声问:“那些东西也废了您不少力气,怎得突然就叫人收回来了?莫不是被什么人发现了?”
太子妃喝了茶稳下心神,苦笑道:“是啊,被皇后娘娘发现了,虽然不曾明说,但是话里话外都是敲打我呢,我也是被迷了心窍了,如今有了弘明,只要弘明还好好的,我还怕什么旁人?那几位就算入门生了庶子又如何?不成威胁。”
太子妃说罢,又警告自己的奶嬷嬷:“莫要留下什么痕迹,不然我救不了你们,今日我去问额娘前朝之事,额娘轻描淡写几句就敲打了我,想来是一直让人盯着我呢。”
太子妃心里自然是有不满的,但也不得不承认,什么都没发生的时候被发现给自己收拾尾巴总比事情发生了挽救不了让家族给自己收拾烂摊子强。
太子妃深吸一口气,看着奶嬷嬷难看的脸色,安抚道:“娘娘不曾多说什么,从前也不曾赐下妾室,若是这次之后娘娘没什么动静,那看来就是提醒我不要走错路,都是小事,只要日后我行得正坐得直,娘娘可不会管太子爷后院这点事儿。”
奶嬷嬷这才放心,听命下去将那些原本被使了各色手段的东西叫人以侧福晋即将入门为由,让人换了新的放上。
这件事马佳白青也没对外人说,毕竟要不是太子妃过来试探前朝之事,马佳白青甚至都不想管这事儿。
不过既然管了,见太子妃这么识趣,马佳白青便也没敲打什么,只是不轻不重的将自己娘家的小侄女抱到自己身边养了一段时间,而后在太子妃心惊胆战的时候笑着将家里早就给小侄女相看好的那户人家里的幼子和小侄女赐了婚。
至此太子妃才算是彻底老实下来,就怕原本万事不管的温和婆母变成天天给太子塞妾室的苛刻婆母。
也正是因为如此,所以等两位侧福晋赶着朝廷日日吵架,太子忙着跟自己的皇阿玛舌战群儒,一一说过开海关的缺点和优点,并将海外众国野心勃勃一事明指出来后,如今处于王朝建立初期,国朝尚武一事尚未消除的朝臣们站不住了。
自己家里打来打去,哪怕是外族上位也能捏着鼻子认了,总归肉烂在自家锅里,但是海外的国家还敢生出这个心思?
“臣认为海禁一事要开,但要慎重斟酌,此事需要谨慎思考,制定好规定与要求,方可开海关,毕竟如今福建一带倭寇袭击我朝渔民一事久久不息,若是开了海禁,那海军便势必要练起来……”
康熙心里松了口气,看着开始接受要开海禁一事的朝臣们,笑着说:“先前皇后跟朕说,广东那边的十三行和许多商人,一旦出海,风险大,但赚的钱却也多,那时朕没放到心上,如今想想,那些商人能做,朕为何不能组织一批人去与诸国交流?不但能填补国库,若是日后赚的更多,说不准还能有个高薪养廉的美名呢。”
本想反驳说皇帝经商不好的一些官员沉默了,一部分拿了商人们的孝敬的朝臣们心里也有了些野望,不少武将更是双眼放光,紧盯着康熙。
拜托,开了海禁必然要打仗,到时候不论生死,只要手里有真功夫,那不就是妥妥的战功?就算没什么太多的战功,但总能顺手拿点金银珠宝吧?
再说了,高薪养廉,能正经拿钱谁想提着脑袋贪污不是。
至此,开海禁已成为必然,持续了近一月的讨论也落下帷幕,接下来如何开海禁,如何限制商人,如何为自己谋取利益,那就不是一时半会儿能说完的了,少说一年半载,多说那就说不准什么时候了。
而钮祜禄侧福晋和佟佳侧福晋也都是这个时候进了东宫,虽然二人心里都盼望着自己先得宠,但进了东宫后才知道,如今前朝诸事繁忙,就连太子妃见到太子的时候都不多,大部分时间太子不是在乾清宫就是在宫外与六部尚书探讨诸事。
仅有几次回东宫,要么就是在前院的书房歇下,要么就是急急忙忙的离开,哪怕见了她们的面也没什么波动,让两个侧福晋心里都不免生出挫败感,对太子仅有几次回来也一定要去的太子妃处的太子妃也更加尊敬,原本心里的傲气也被成功磨灭。
太子妃见状不免对身边人感慨,“原本我心心念念之事,如今看来竟然都不用我亲自动手,当真是让我心生惭愧啊。”
马佳白青不管东宫的事儿,除非太子妃做的有些过分才会叫过来提点敲打两句,其余的时候都是让太子妃自己去打理,毕竟如今前线沙俄虽然短暂的退出了如今的战场,但康熙几次抱怨都能看出来,沙俄那边没那么轻易收手,最迟也要打上几年才会结束。
打完沙俄还有海禁一事,海禁短时间内结束不了又有蒙古噶尔丹扰的蒙古不得安宁,康熙要亲征平反……
看来看去都是事儿,而且事事都不能放到一旁不管。
不管沙俄,那领土就会丢失,不管海禁,百年屈辱近在眼前,不管噶尔丹,蒙古那边要是被噶尔丹掌握在手里必然不会老实……
这桩桩件件放到马佳白青眼里,那就是缺钱缺粮缺人,简单来讲就是什么都缺。
要不然康熙也不可能因为国外隐藏火枪火炮的先进技术而动了开海禁的念头,毕竟没有利益,那领土打下来也太远,管理都要耗费一段时间,要不是马佳白青说那些悄悄出海的商人赚了一大笔,康熙可能还只是暂时不管海禁。
毕竟说实话,开了海禁,那必然就要训练一批海军,造一批大船出来,装备也不能少,如今清朝不算初立,但讲真的谈不上富裕,也就这两年好了一点,但要是连年征战,也没人受得了,再加上三藩刚平沙俄又闹事,蒙古那边最近小动作也有点多,康熙真扛不住同时养这么多军队。
这也是为什么康熙要等朝堂吵了一个月才让胤禘将那些个东西抛出了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