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鬼节1(1 / 2)
鬼节,又称中元节,七月半。按照村里老人们的说法,每年农历七月十五日,鬼门关开,百鬼夜行。有家可归的鬼魂回家与家人相见团聚,无家可回的孤魂野鬼则四处游荡,寻求残羹剩饭。
为了避免这些亡魂滞留人间,给生人带来灾祸,每年的七月十五,人们都会烧纸钱,供祭品,举行祭祀活动,希望可以获得先祖保佑,免去灾厄祸端。
只不过对于村子里的人来说,中元节这天不光是要祭祀先祖,更是要祭拜金元娘娘。从很早之前,村子里就开始流传这种风俗,如此代代相传下来,直至今日,中元节已经是村子里比较重要的节日了。
之前的林琅不是很理解为什么自己的村子会如此重视中元节,还有那什么金元娘娘。他问过其他的同学,发现好像没多少地方会和自己的村子一样如此的重视这祭祀万鬼的节日,也没有什么金元娘娘的传说,所以他只好把心里的疑问跟爷爷提了出来。
爷爷是村子里年纪最大的人,已经年过九十的他身子骨依然硬朗,经常步行数里地去别的村子赶集。听到林琅的疑问,爷爷当时就使劲的抽了一口自己卷的老烟叶,浑浊的目光中流露出明显的敬畏之色。
然后,爷爷幽幽的讲起了他年轻时那诡异离奇的经历。
爷爷上过私塾,是当时周围十里八乡少有的文化人,而且爷爷还会医术,会针灸,特别是对小孩子出现的疑难杂症,爷爷特别拿手。这种有文化又有医术的人在旧时代并不多见,所以那时经常会有别村的人来找爷爷帮忙。
爷爷说,那是一个夏夜,天气特别热,忙活了一天的爷爷奶奶已经准备栓门睡觉了,就在爷爷去栓门的时候,突然有个人影从外面连滚带爬的闯了进来,当时就把爷爷给吓了一大跳。
那个时候世道很乱,各种各样乱七八糟的人和事都有,所以见有人大晚上的闯进来,爷爷第一反应就是以为家里进贼了,立刻抄起了一条扁担护在身前。
“你谁?干什么的?!”
“阿弟阿弟,别动手别动手,是我,你山西头的小表哥。”
“山西头的小表哥?”
山,是指村子往西三四来里地的那座小山。很小,百十来米高,严格来说这只能算是一个土包或是丘陵,但对于入目所及尽是一马平川的平原地区来说,这已经算是少有的大山了。
小山原本是没有名字的,但是因为上面生长着密密麻麻,又粗又壮的槐树,所以大家也就随口给它取了个槐山的名字。
槐树,是传说中的招鬼之树。而长满槐树的槐山,在旧时代的人们眼中自然也不是什么好地方。之前提到的金元娘娘,就是指那坐落在槐山山脚下的庙里所供奉着的神仙。
金元娘娘的传说,古来有之,具体时间已不可考,但大家都相信,是金元娘娘的神威,才镇压住了槐山之上的阴煞之气,保佑了周围十里八乡的人们。
而山西头,则是指槐山继续往西四五里地的一个小村庄。
爷爷借着朦胧的月光仔细打量了来者一番,似乎是有些眼熟,于是便开口询问道:
“可是大姑奶家的小表哥?”
“是是是。”
“哎呀,小表哥,你咋大晚上的来了……快,快进家。”
“当家的,外面是谁啊?”
“山西头的小表哥,你快去给倒碗茶去。”
……………………
爷爷借着昏暗的马灯(老式的煤油灯,像漏斗那样,可以拎着走夜路)看了看这个有些熟悉又有些陌生的小表哥。
没办法,他们一共也没见过几面,两个村子隔了十多里地,或许在现代人看来十多里地似乎没多远,但在当时那个连自行车都是稀罕物的年代,出门基本只能依靠自己的两条腿。
所以那十多里的路程,便成了一个相当遥远的距离。再加上当时世道乱七八糟,还时常会出现一些拦路劫道的绿林好汉,因此除非是出了什么红白喜事这样的大事,否则他们一年到头也难见一面。
爷爷有些糊涂。
这不管是红事还是白事,都没有说大晚上来送信的啊,所以爷爷皱着眉头,看着这个面色有些苍白的瘦弱男人低声询问道:
“小表哥,这大晚上的来找我,可是有什么急事?”
“对,你大表哥家的蛋子生了怪病,突然就不能说话了,还发大烧。你不是懂医嘛,所以家里就让我来找你去给看看。”
蛋子是大表哥家的小儿子,今年差不多三岁。蛋子满月酒的时候,爷爷还去了一趟。听到蛋子生病,爷爷立马穿上了马褂,拉着这小表哥就往外要走。
“哎呀,这大晚上的,要去山西头?”
奶奶看了一眼外面已经彻底黑下来的天色,有些担忧的嘟囔了一句。可爷爷却满不在乎的拎起了马灯,一边拿上自己的医包一边回答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