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九章 一条绳上的蚂蚱(2 / 2)
如此说来,值得一拼,杨志又多了两分信心。
他定了定神,有些坚定。
“大人放心,杨志必定竭尽全力。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在梁山身上拿到一些小优势还是有机会的!”
府尹声音不大,却更加的斩钉截铁。
法令纹颤抖着,嘴角沾了些飞沫。
“有机会也不行,必须万无一失!”
他丢掉了自己所有的操守和道德,就是为了谋求升官,如今怎么能容许还有其他的意外发生?
“可是……”
“没有可是!”
府尹抬起头来。
四目相对。
他虽处于低位,眼神却坚定狠辣。
杨志个头虽高,眼珠却犹豫不定,满是彷徨。
“万不得已,只能向郓城县的百姓借一些人头来了!”
“什么?”
杨志瞪大了双眼。
“你是想……想……”
府尹此刻在心中甚至有些对这三代将门之后的杨志有些失望了。
“何必做这副姿态?你们这些武将应该比我们文人更懂吧?”
“这怎么能行?”
“怎么不能行!”
府尹一甩袖子,声音大了起来。
厉声道:“如今,整个郓城县都在梁山的管控之中!却没见有什么良人反抗!他们自然都是从了贼的。如此一来,也不算冤枉了他们,只能算他们罪有应得。”
“更何况,郓城县被梁山把控着,那里死了一些百姓,必然是梁山贼寇残暴不仁,与我们何干?”
府尹的这些想法不能在济州和其他地方实行,因为瞒不住,但是在郓城县可以。
毕竟郓城县的县衙已经瘫痪了几个月了。
真打不过梁山,也只能借些人头往上面一交。
功劳摆在眼前,钱财使得到位,立马便调走了。
后边调过来的新官,面对梁山这伙贼寇,任他去焦头烂额。
想要斩草除根哪是那么容易,他自然更难处理,这又发衬托的自己英明强干!反而成了自己的政绩。
新旧官员交替,在剿灭梁山这伙根深蒂固的水贼,整个济州府没个两年的时间,哪里能安定的下来?
两年前借的一批人头,全都推到梁山贼寇的头上,谁又能发现?
府尹看着仍然震惊的杨志,并不担心他不答应。
区区一个罪人,哪里是什么正人君子,真以为自己是什么好人?
想做君子?练武的匹夫,配吗?
府尹背过身去,下定了决心,便也不再犹疑。
想了一下,这些兵再练下去也不会有什么名堂。
既然已经有了保底的策略,便也不用再瞻前顾后,事情做得越快越好,也显得自己精明强干,上面也会开心。
“等我把人借来,就发兵!”
杨志抬了抬手,刚想说些什么。
可府尹背着手,只给杨志留了一个背影,迈着四方步,已经往正堂走去。
“杨制使,不要忘了……咱们……是一条绳上的蚂蚱。”
……
李世民带兵前往桃花山。
这一日,过了几处山坡,人烟渐多。
李世民不想惊扰百姓,便避着人走。
派武松带一队兵马乔装改扮,前面查探情况。
自己带着人走着走着,来到了一片赤松林。
“好一座猛恶的林子。”
李世民饶有兴致的观赏一番。
虬枝错落,盘数千条赤脚老龙;怪影参差,立几万道红鳞巨蟒。远观却似判官须,近看宛如魔鬼发。谁将鲜血洒树梢,疑是朱砂铺树顶。
按理说,那塞外岭南才是险恶之地。
明明人口众多的山东却常常能碰到这样猛恶的地势。
但李世民并不在意,这么猛恶的一片林子,少有人烟,正好可以让大军藏身。
虽然走江湖的有句话叫做逢林莫入,兵法上也有这样的说法。
都怕贸然进了林中,受了埋伏。
但李世民在这青州并没有敌人,自然也不会有什么人去埋伏他。
若有什么毛贼凑了上来,嘿,正好给行军的路上添点乐子。
安排弟兄们在此歇气了半个时辰。
武松便带着人回来了。
才一进了林子,便听见几声惊疑。
李世民抬头看去。
“嚯,二郎哪里弄的这一身行头?”
武松满脸喜色,脖子上却挂了一圈人骨项链,手里提了两把镔铁刀,另一只手用食指将一个头箍晃着。
高高兴兴的便带着这身新行头凑到了李世民身边。
“出了这林子,有个几里路,有一座大寺。难怪这里人烟这么多,都是来烧香拜佛的。”
“我带着弟兄们走到那边查探了一番,乃是一座瓦罐寺。山门前一阵的喧闹,围了一大圈的信众。”
“我们凑过去一看,原来是个头陀。这一圈儿人骨顶珠和戒刀都是他的。他是个行路的,要在那寺里挂单,寺里人怕他的打扮,不肯答应,所以起了冲突。”
“刚要动手,却被我们拦下,我看那头陀长得对我的脾气,便将随身带的金银给了他一些。也不用受那些和尚的鸟气。”
“他又跟着我们吃了些干粮,远远的离了那瓦罐寺,还和我动手切磋了一番。我见他武艺不俗,本想邀他一起来上梁山,可他是个行者,不肯答应。”
“感念我们赠饭赠钱之恩,又觉得我也对他的脾气,便把这串珠子,这个头箍以及这两柄刀都给了我。”
武松只觉得这两把刀真与自己有缘,拿在手里都感觉顺手。
举到李世民身旁炫耀一番。
李世民拔出来看,雪亮亮的两把刀,又看那串人骨顶珠,只感觉这其中颇有缘法。
看来武松也是遇了奇人。
“一点点金银,一点点干粮,换了这么两口宝刀,二郎真是有福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