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亲眼目睹奇迹(2 / 2)
时间来到5月12号,星期一。
这天,对生活在波士顿的人来说,他们似乎正在亲眼目睹一个奇迹。
因为《波士顿环球报》报道:“麻省理工学院今日宣布:他们将破例录取一名对经济学深有研究的年轻人。”
“据悉,这位名叫Xu Luo的20岁年轻人,虽然从未有过在任何大学上学的经历,但以极其优异的成绩,轻松通过MIT的SAT考试、GPA分数考试及ACT成绩。”
“同时通过攻读硕士学位要求完成研究生教育计划规定的学分的课程,还通过获得博士学位需要完成的高深研究论文以及博士答辩。”
“因此,MIT不但破例将其招入学校,并破例为其授予博士学位,被称为‘从入学到毕业仅花了不到一个月的时间’的学生。”
“值得一提的是,这名年轻的学者虽然没有任何学校学历,却出版一本被数位经济学家赞誉的学术类书籍和20篇论文。”
“而且还得到哈佛与麻省理工数位教授的联名推荐……”
一时间,众人一片哗然。
甚至还有人以为自己看错了,毕竟MIT的录取可以说是极为严苛。
首先需要高中课程准备,标准化考试,还有学术成就,以及牛人推荐等等。
的确,现在的徐洛没有任何的学历证明。
然而他的学术研究却已经能够让麻省理工经济系与哈佛经济系的教授们联手推荐。
推荐信上那些密密麻麻的名字,无一不证明他已经通过这些人的考核。
同时出版的书籍和论文都证明他有真材实料。
其次,无论是SAT考试,还是GPA分数考试等内容,他都了然于胸,作答完全不成问题。
最后的学士学位他不但通过17门课程,180分的考试,那20篇论文已经足以达到博士学位需要完成的考核。
而博士答辩,一般来说,是有4-5位答辩委员,就像做一次学术报告,学生报告完了,就是提问和讨论,然后是举手表决是否通过答辩,最后是鼓掌祝贺。
但他的博士答辩却多达10位答辩委员。
并且他被保罗收为学生,师从保罗。
如此出色的成绩,MIT召开几次会议后,便决定通过申请,破格招他入学。
这段时间,他就一直在考这些东西。
不过他也仅仅只擅长于这方面,如果是去考别的,他连小白都算不上。
除了《波士顿环球报》外,此事也得到哈佛与MIT经济系教授的准确答复,表示确实有这么一个人。
得知此事后,波士顿人直接亚麻呆住。
而且这件事情也引得《华尔街日报》《纽约时报》《洛杉矶时报》《华盛顿邮报》争相报道。
随着这几大报纸的传播,引得无数人惊呼:难道这就是天才?
此刻的徐洛正在MIT校园内接受采访。
眼前的是无数的媒体记者和一些闻风而来的吃瓜群众。
将他整个人围得水泄不通。
“请问Mac,你真的从未有过任何学校的上学经历吗?”一名记者问道
徐洛看了他一眼,“不,我现在已经有了,正是MIT经济系。”
那名记者还要提问,徐洛摆手,“先生们女士们,感谢你们能够来采访我,不过我并不是什么天才,我只是用大家睡觉的时间来阅读书籍。”
“同时年龄也不是限定一切的根本原因,比如麦克斯韦的《电磁学通论》发表之时,他只有16岁。”
“再比如克劳德·艾尔伍德·香农,他22岁就发表硕士论文《继电器和开关电路的符号分析》。”
“在这里,我想借助这个机会,向我的老师,尊敬的保罗·萨缪尔森先生致以最真诚的感谢,是他力排众议,极力帮我申请加入MIT。”
在他说话的间隙,记者们的闪光灯咔咔闪个不停。
“也是他帮我审核我的书籍和论文,同时也感谢那些帮助我的教授们,同时也感谢MIT为我而破例。”
“我为成为MIT的一份子而骄傲,也为成为保罗·萨缪尔森先生的学生而骄傲,更为MIT授予我的学士学位而骄傲,谢谢大家。”
他朝众人鞠了一躬,便转身离开。
今天的采访很快就通过各大报社传遍美国。
再次让无数人直呼不可思议。
同时发行范围广的《星岛日报》也在香港发表这篇报道。
如此突然的一幕,让本来已经乱成一锅粥的报坛骤然安静下来。
之所以说是乱成一锅粥,是因为徐洛不在香港的这段时间,各大报纸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疯狂展开对《民生》的打压。
带头元帅的是《东方日报》,左右大将是《星岛日报》与《明报》,剩下的各家就跟着一块儿厮杀。
大家都视《民生》为死敌。
而徐洛做商业不存在什么得罪人不得罪人,因为商场如战场,千军万马冲杀着各个行业,最终能登顶的也就是那么几个人。
所谓的人情世故是建立在你有那个能力和那个手段之上。
如果做生意总是怕得罪人,一味想着和气生财,早就被人吃得渣都不剩。
反正他在收费市场分不到那块蛋糕,干脆将台子掀了,大家先打一顿,然后再坐下来分蛋糕。
更别说他要的是短时间吸纳用户,那自然是直接免费。
但不管各大报业怎么打压,《民生》依旧坚定不移的烧钱。
并且还各种爆料自家老板的‘黑料’。
本来大家正厮杀得挺欢,结果没想到《星岛日报》居然报道徐洛获得MIT经济学博士的新闻。
头版正是他那张俊脸。
看完报纸上的内容后。
一时间,所有报业集体傻眼。
不是说这货是游水来的江湖骗子吗?
怎么转个身的功夫,人跑到美国拿博士学位了?
这家伙到底是什么来路?
而林建仁在徐洛的吩咐下,调转枪口对准《东方日报》开炮,公开质疑他们的的公信力,并称他们故意杜撰事实、编造谣言。
毕竟最开始报道徐洛是游水来的正是这家报纸。
看到《民生》的抨击后,马亭强还有些不太能接受现实。
此刻的他,满脑袋都是问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