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 准备搞基建(2 / 2)
现在有了水泥,帝国就可以大秦境内的道路建设项目分包给商人,修建水泥道路,构筑大秦的全国道路网。
有了水泥道路,大秦战时运输物资的道路就不会受天气的影响。
而且全国的水泥路建设,都是按照帝都、郡城、县城的排列顺序依次修建的。
在扶苏的计划中,咸阳与重要郡城之间修筑的是六车道,郡与郡之间修筑的是四车道。每一条道路都能供大秦最大的驷马战(四匹马拉的)车通行。
在这之前就帝国就修建了几条重要的驰道。
有今高陵通上郡(陕北)的上郡道;过黄河通山西的临晋道;出函谷关通河南、河北、山东的东方道;出今商洛通东南的武关道,出秦岭通四川的栈道;出今陇县通宁夏、甘肃的西方道;出今淳化通九原的直道等。
而其中的驰修筑在平坦之处,道宽五十步(约今55米),隔三丈(约今7米)栽一棵树,道两旁用金属锥夯筑厚实,路中间为专供皇帝出巡车行的部分。
马车在其上行驶,日行可达四百里,也就是说马车在弛道上行驶的速度,每小时可达30多里!
当时扶苏看见的时候,大吃一惊,这不就是后世的“国道”嘛!
既然驰道都将被水泥道路所代替,宽度维持在六辆驷马战车并行的宽度就行。
扶苏计划取消专门用于皇帝出行的部分,改为皇帝出行的时候,临时占用中间四条道路。
这样一来就降低了修建的规模,毕竟55米宽的道路在后世都很少见,不仅利用率非常的低,而且水泥的产能肯定跟不上,修建这么宽的水泥路也没有意义,反而会大量消耗人力、物力、财力。
方便面的出现,减少了运输的规模,降低了运输成本。大秦还能因此开发出便于急行军、远距离奔袭的行军单兵食品。
水泥制造成功以后,扶苏便让人通知了始皇帝,同时他还邀请咸阳城的商贾富豪三天后碰面。
商人逐利,根本的原因还是想给后世子孙谋个好生活。
但他们的名声可不好,前有管仲的“买鹿之谋”,后有吕不韦的“奇货可居”。这让统治者历来对商人的感官都不好,商人的日子并不好过。
朝廷虽然鼓励发展商业,但在人们的观念中,商人不可信。这也导致商人的后代也会受到一些区别对待。
从商鞅变法开始,大秦明确提出了重农抑商、奖励耕织的政策,但纵观秦国和秦朝历史,可以发现当时并没有绝对禁止商业活动,这是因为朝廷只重视“大商人”。
商业的发展仅仅只靠大商人肯定不行,小商人也有其重要作用。
若不是始皇帝重视商业,商人的地位还会更低。
关于农业和工商业的“本末”论,即以重农遏制工商的观点,直到荀子才开始出现。农本工商末的口号是韩非子时才正式形成。
但士农工商本就是并驾齐驱的马车,缺一不可。单纯的认为谁更重要,都不妥当。
正是因为如此,扶苏才会想办法改变这种错误的观念,大秦的高速发展离不开商人!
而他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打造一座全新的咸阳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