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4章 坂本龙一与苹果(2 / 2)
“陈,我找你是想为我的新专辑,拍摄一组照片。”坂本龙一的双腿靠的很紧,身材十分消瘦,他的头发已经完全变成了白色,戴着斑斓纹的眼镜,看起来知性且富有魅力。
“嗯,没问题,坂本先生,具体的呢?”
“具体的话,新的专辑名字叫async,嗯……是对我的日常生活,对于雕塑和自然的一种感悟。”坂本龙一为陈平生解释道:“我希望能表达出日常的情感,藏匿于微小事物中的诸多感觉。我比较喜欢这种……”说到最后,他笑了起来。
“没问题,坂本先生。”陈平生点点头,答应下来。
“对了,虽然有些冒昧,但还是想问一下,陈有空为我拍摄一组肖像吗?”坂本龙一又问道。
“当然有时间,专辑封面和您的肖像可以一起拍摄。”陈平生自然不会拒绝这个提议。
“那真的太好了,我特别喜欢《鸦》里面,表达的对于自然和人工的思考,我希望你能像拍摄乌鸦一样拍我。”坂本龙一说出了自己的请求。
“像乌鸦一样拍摄人物吗?”陈平生思考了片刻,然后脸上露出笑容:“我会全力以赴的。”
“嗨以,感谢。”坂本龙一笑着把双手合十。
“对了,坂本先生,能麻烦您给我们签个名吗?”陈平生从包里拿出两张专辑,他身后坐着的黄蓼立刻兴奋起来。
“当然没问题。”坂本龙一拿起陈平生递过来的马克笔在专辑的封面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
接着黄蓼忽然探头过来:“能合个影吗,坂本先生?”
“这是我的助理。”陈平生向对方介绍。
“嗨以,没问题。”坂本龙一直接站了起来,他的身高在霓虹人中算是中高水平,站在陈平生身边只低了半个头。
陈平生和黄蓼分别和坂本龙一合影后,就继续聊起了关于创作的事情。
黄蓼趁着这个机会,发了一条影圈和朋友圈,记录自己与偶像合影的时刻。
她的朋友圈非常少,不同于其他女孩子愿意发自己的妆容照或者去哪个网红景点打卡,黄蓼更愿意发一些风景照片和自己拍摄的细节。
频率也很低,基本上半个月才会发一条。
所以平时给她点赞评论的人也非常少,只是这一次发布了坂本先生的合影后,直到他们坐上了前往北海道的列车后,还没有停止。
“这次我们要等待一个特殊的时机。”陈平生坐在黄蓼对面,他的面前摆着电脑和水杯,水杯里还荡漾着热气。他穿着淡黄色的毛衣,搭配着窗外飘起的雪花,有一股暖意的感觉。
此时正是冬天,也是北海道最寒冷的季节。
他们拍摄的场景就在北海道的一个观光点附近。
坂本龙一先生的拍摄计划,是在半个月之后,因为要等到他完成音乐会,回到夏威夷的家里,才可以进行拍摄。
为了工作方便,所以他在很多地方安家过,夏威夷就是其中之一。
那里据坂本先生说,有一种自然的美感,是非常令人安静的地方,正适合创作。
因此陈平生和黄蓼半个月后会去那里为他拍摄。
在此之前,他们要完成苹果公司的工作,把壁纸拍摄完毕。
“什么时机啊?”黄蓼听到这话,捧起手中的热奶茶,询问道。
“因为这个场景要拍摄的话,需要等到它下雪,雪还不能下的太大,所以我们要在那里停留一段时间。”
“嗨以,哇嘎立马死。”黄蓼嘴里说着日语,这是我理解了的意思。
“哈哈,你这日语为什么有一种东北味?”陈平生听得笑了起来,可随后就被黄蓼扎了心。
“我是和你学的,哥。”
她表情十分认真,眨眨眼睛,似乎在说自己平时跟在他身边听得最多,自然是学自于他的口音。
“嗯?”陈平生皱起眉头,念了几句日语,然后说道:“我也妹觉得我有口音啊。”
“是吧,哥伱应该录下来仔细听听。”黄蓼有些忍俊不禁。
“好吧,也许是我自己没注意吧,咳咳。”陈平生知道自己东北人的基因确实有些过于强大,在华南的时候,就有人说过这个问题。
明明在那里呆了几年的时间,却仍然没学会本地方言,反而对东北口音一直坚持。
导致很多人一听他说话就能知道他来自于哪里。
“哥,需要准备什么,你告诉我,我来联系吧。”黄蓼也拿出了自己的电脑,打算开始工作了。
“嗯,我们需要一辆车,然后需要在当地订一家酒店,听说那里有很多人等待观景,所以估计人不少。”
“好的,那我们在本地的车行租一辆。”黄蓼打开酒店网站,开始寻找当地可以居住的地方。
就这样,在键盘噼里啪啦的声音,和风雪敲打在窗上的细微声响中,两个人来到了拍摄地,北海道。
-----------------
“哗!”
轮胎溅起的水渍飞舞在空中,在阳光的映衬下,形成了一片晶莹剔透的水晶。
在霓虹的车行租车,即便是细心的陈平生都觉得有些过于繁琐。
这和他在霓虹这段时间的感触是完全一致的,因为霓虹人对细节有着莫名的执着,即便是在细微的环节,也要准确,也要签字才能放下心来。
就像是车里各种东西的状态,都要完全记录下来,不能有丝毫误差。
面对这种所谓的“匠人”精神,陈平生就只能看着一位年纪很大的大叔,在检查了车辆两个小时,确认了一堆细节后,才得以开车离开。
不过陈平生也能够理解这种状态,霓虹现在已经步入了存量竞争,再加上自己国内的政策和工作制度,导致很多老年人不得不在岗位上继续发挥余热。
在这种情况下,不出错,就是最大的要求。
一旦出错,他面临可能就是下岗或顶替,这对于本就存款不多的霓虹人来说是不能接受的。
因此内卷起来,所形成的局面就成了现在这个模样。
这也是为什么霓虹一直在下注氢能源汽车,而电车发展不快的原因,他们在赌一个行业的未来,只要氢能源汽车发展起来,他们就是最大的受益者,就能从内卷中解脱一部分,然后实现经济的快速增长。
但陈平生觉得以现在全世界的发展来看,氢能源汽车,要等到很久后的未来,才能被提上日程了。
“我们到了。”停下车,他看着这条弯曲的道路,以及旁边停留的两排车辆,知道此行的终点终于抵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