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朱见深:换你们的人,就不处置了(1 / 2)
第127章 126.朱见深换你们的人,就不处置了?
望着朱见深离开的身影,吴氏思来想去,依旧觉得不妥,但她劝朱见深的话似乎没有用。
随即打发身边宫人,去给父亲吴俊和哥哥吴瑛传话。
“陛下……”
朱见深迈步进入武英殿,看眼成国公朱仪,在圈儿椅上坐了。
成国公朱仪在朱见深下首处,恭敬俯首,等朱见深喝茶结束。
“要回南京,营里的事怎么办?”
“臣已经安排好了,英国公代劳。”
“好,就这样……目前最重要的还是缓解荆襄的事,其他的事情,等这件事过后再说,你在南京那边也做好该做的准备。
不要东一榔头,西一棒子,最后什么事都有始无终。”
朱见深用最平常的语气说话。
站在旁边等候的武靖伯赵辅,听着朱见深说话,平平和和,给人一种从容自信的感觉,十分沉稳,他无疑很喜欢这样的人。
“陛下,那……臣告退。”
朱仪看眼朱见深,他也是想留在京师,但镇守南京也是大事。那边的事情也很多。
躬身对着朱见深行过数礼,退出武英殿。
站在旁边的赵辅道:“陛下,广西阵亡的将士家眷,臣让人安排照料,朝廷立碑写传。
只是有些将士家眷妻儿,如今难以生活,抚恤银怕是只能顶一时之需。”
“皇庄里还缺百人,问她们愿不愿意去皇庄干活,愿意就安排,每月月钱和米粮双倍发放,得让活着的将士觉得他们值得效忠大明。”
赵辅似是想了很多,又似乎什么都没想。
食指和无名指在身侧捻来捻去有些紧张。听到朱见深的准话,他才高兴的双手有些颤抖。
这安排,他很满意。
不等他跟赵辅说完话。
张敏匆匆进来:“陛下,陛下。”
“说。”
“荆襄奏报,抚宁侯……兵败,河说是河南的叛军进攻邓州,汉中等地。”
赵辅看向朱见深,眼里带着吃惊。
抚宁侯历来战场勇将,这次怎么兵败!
陛下可不要气到才是,万一生气要砍抚宁侯朱永怎么办。
自己得在陛下发火前劝住陛下。
该怎么劝,胜败乃兵家常事,还是替抚宁侯解释几句。
还是求情吧……赵辅准备好开口,他要先安抚年轻的皇帝陛下。
不能看着陛下气的急火攻心。
“张敏,宣几位学士和六部的官员来议事,到国策殿把荆襄与图取来。”
“奴婢遵旨。”
朱见深并没有任何愤怒。
遇事一定要冷静,冷静下来理智才能派上用场,一定要镇定,找出问题的本质。
成化元年,五月三十日。
京师四周的柳树上蝉鸣已经若有若无的起伏,连续一个月不下雨,空气显得干热,所有人都汗流浃背。
李贤在武英殿中略有些焦躁的走动着,彭时则是在宫凳上安坐,但额头也冒着黄豆汗珠,就差拿把蒲扇扇着。
“陛下,这次耽误战机,都是抚宁侯主责,臣请撤他靖虏大将军职,夺靖虏将军印,回京师发落。”
兵部官员沉声说道。
“抚宁侯不适再领兵,该另择一大将前往荆襄!”
工部出列请求道。
“陛下,不能仅凭一封奏报就断抚宁侯之过啊。”坐在最边上的赵辅忍不住插了句话。
从收到奏报,朱见深看完整个奏报都发现一个问题,王复不断的强调并得意自己消耗敌军,斩近万叛民的事。
寥寥几句提起朱永,生病的话。
这其中简略的信息,朱见深有些怀疑。
“李卿,你怎么看。”
朱见深合上奏报,询问李贤。
从三月得知荆襄叛乱,各地以两京为主,立刻派遣各路驻军前往荆襄一带抗叛民。
又于五月初,朱永带着大军用最快的速度到达荆襄,刚到月底,百里加急奏报就说败了,都是朱永的锅。
跟广西大藤峡不同,广西主要是瑶族这类叛乱。
荆襄是流民叛乱,且达到百万之众的流民。
因此,两京的六部都对河南,荆襄和陕西,四川等地状况十分关注。
文臣对武将战斗力的怀疑,武将对文臣出兵和粮草供应效率怀疑,双方各持意见,所以很多府县都是就近支援。
朱见深的锦衣卫探子,也是紧密盯着战况。
甚至王清和王源两个混进流民里如今还没有传回来消息。
所以情报工作锦衣卫比去年更加的任务重。
四月到五月,叛民陆续向河南和陕西等地攻进。
陕西跟河南等府县与荆襄相近的地方,都是采取朱见深最初的预案,城内县衙府衙囤积粮食,器械。
甚至平时巡逻的衙差就住在这些地方看守,随时带府县百姓防备,免得叛民烧杀,连还手之力都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