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猫
会员书架
首页 > 军史小说 > 世宗福临 > 第七十二章 初见

第七十二章 初见(1 / 2)

上一章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好书推荐: 终不负三世之约  离婚后,大佬前夫彻底失控了  死里求生  九州遇鹿记  从一人之下开始修炼  我的七个绝色师姐  长生录:老天让我当反派  我唱洗脑歌曲变成娱乐圈的毒  明末我真没想当皇帝  巨人:卧底帕岛谁让你发动地鸣了 

内阁全体成员支持,让福临关于均田和士绅一体纳粮的设想得以形成制度。虽说在这过程中,福临让出了一部分的权力,但总体上来说,还是可以接受的。

待到将明朝降将和授田百姓编入汉军八旗,即便是满洲八旗和蒙古八旗加起来,也不足以对抗汉军八旗。

崇政殿一改此前凝重的氛围,变得欢乐起来。三德子带着一众太监将膳食呈上,福临坐于龙椅之上招呼一众大臣用膳。

“诸位,且高举手中酒杯,一同为大清贺!”

期间,福临还亲自给代善、济尔哈朗和多尔衮敬了一杯水,轮到多尔衮的时候,念其功劳,还特地多敬了一杯。

“十四叔,这段时间辛苦了。”

“为君分忧,臣不觉得辛苦。”

“十四叔可以趁这段时间好好在家休息,多陪陪家人。东莪向朕抱怨过好几次了,说想见一次阿玛,比登天还难。”

“是!”

午膳过后,大清迁都之事正式提上日程。当天,福临下诏任命希福为议政大臣,正式将其送进内阁。

内阁成员各司其职,代善管总,济尔哈朗领范文程,图音拜继续负责官制制定一事,多尔衮则领着多铎,谭泰和希福负责迁都事宜。

经过济尔哈朗等人数天的努力,各院官衙的职责悉数厘清。

都察院,在皇太极时期便已设立,职责和大明的都察院差不多。新的都察院,不再分设左、右都御史。但没有按照福临说的那样,设立御史大夫。而是以都御史为长官,掌官员稽查之事。

朝堂设都察院,各省、府、县设司、处、科。作为官员的监督机构,各级都察均独立于地方衙门之外,只对皇帝负责。

和大明的风闻奏事不同,新的都察机构,没有这个权力。都察院的官员们可以根据所听传闻,对涉事官员暗中进行调查,掌握切实证据后,再对官员进行处置。

新的都察院都御史由谭泰的弟弟谭布担任,马国柱被任命为左副都御史,朱灿然被任命为右副都御史。后两个都是天聪八年,皇太极所取举人。

由于新都察院权责重大,相应的,也剥夺了其作为三法司的权力。新的三法司由刑部,大理院,通政院组成。刑部主缉拿和问询,大理院主审理,通政院主复核。

大概流程就是若遇案件,刑部所属的捕快前去缉拿问询,拿到证据后交由大理院进行审理,审理过程中通政院派人到场监督。审理结束后,案宗移交至通政院复核,复核无误后,依大理院审判执行。

刑分五种,有笞、杖、徒、流、死。笞、杖二刑由本县通政科复核,徒刑由本府通政处复核,流刑由本省通政司复核,死刑由通政院复核。

和都察院一样,新设立的大理院和通政院亦独立于地方衙门之外。各衙门的官员,先在现有官员中择优任命,空缺的等到正式迁都之后,在愿意尊奉均田和纳粮政策的旧明官员里进行铨选。

新官制的制定,将司法和监督的权力从内阁中剥夺出来,这也是应有之义,历朝历代皆是如此。

三院之官,都要选拔那些熟读律法之人。但现在大清的律法非常潦草,新的律法只能在迁都后,再根据大明的律法进行增减。

希福入阁以后,学堂由薛凤祚负责,其所授之课,亦由薛凤祚负责。只是薛凤祚不通蒙语,蒙语课由苏茉儿教授。

虽说迁都在即,尚书房和羽林学堂依旧没有停课。

六月初六,迁都的准备工作也大体完成。两天后,也就是初八这天,福临正式遣官祭拜上天,太庙和福陵,宣布迁都之事。

代善奉上祭品,对着山川大地宣读祭文:

荷天眷命,锡我以故明燕土,抚乂中邦,荡平寇乱兹者,俯徇群情,迁都定鼎。作京于燕,用绍皇天之休用,锡蒸民之庆斋祓告虔。

上一章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书单推荐: 世子凶猛 大秦嬴氏之帝国崛起 家族式造反 大唐第一亲王! 亮剑:穿越成土匪你成列强? 反向救宋,我竟成头号奸商 巅峰皇太子 碧海南云归 我死后,给老朱直播大明烽烟再起 双大秦对比:两个秦始皇都懵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