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 传统乐器(1 / 2)
两人驱车来到一家乐器店的门前。
门店上的木匾上写着‘华夏传统乐器’六个大字。
叶宇看到这几个字,就知道自己没白来这一趟。
一进入店内,各种各样的乐器井然有序的排列在一起。
外面摆放的是一些小巧的乐器,比如二胡、琵琶、笛子、萧等乐器。叶宇甚至还看到滇南那边少数民族的乐器—葫芦丝。
往里走就是一些比较大的乐器,古筝、华夏鼓。叶宇还看到了编钟。琳琅满目的乐器陈列在这家店中,有些乐器叶宇还不认识。
不一会儿,从里间走出来一名老人和一名年轻的女子。
老人身着中山装,头发已经花白,但依然神采奕奕。
而女子,看着应该有二十多岁的样子,女子还是穿着一身汉服,肩上好像披着裘衣,手里还抱着暖炉。
“陆老,雪凝!”张奕歌恭敬的打了一声招呼。
看到张天王这样,想来两人的身份应该是不简单的。
“奕歌,怎么今天有时间过来?”名叫陆老的老人笑着说道。
边说边把两人请了进去。
招呼两人坐下以后,张奕歌说道。
“陆老,是这样的,就是我最近有首曲子,用到我们的华夏鼓。所以来您老的店里看看。顺便带我这位朋友见识一下。”
说完指了指坐在他旁边的叶宇。
“哦?用到我们华夏鼓的歌曲?”老人疑惑的说道。不过也没问得太具体,转而看向旁边的叶宇。
“这位小兄弟是?”
听到这话,张奕歌连忙说道。
“叶湘伦,我最近新交的朋友,歌曲就是他创作的。”
听到这话,老人来兴趣了。
现在这些玩音乐的,基本上很少有人会用到华夏的乐器,用的西洋乐器居多。
只是有一些武侠电视剧的配乐,到还能用上。不过最近几年好像也变少了很多。
可惜了,时代的变化。他现在比较担心的就是传统乐器会被外来的那些乐器淘汰掉。
“哦?不知小兄弟能否说一下你对这些传统乐器的看法。”
老人问这个问题,其实倒是没有抱太大的希望。只是单纯心痒问一下。
“我吗?”
叶宇沉吟了一声。继续说道。
“那我就说一下浅薄的看法吧。有一句话叫做‘没有二胡拉不哭的人,没有唢呐带不走的人’。就以唢呐为例,它平时只能在红白喜事上看到,但是近几年,红事上它的身影也逐渐消失,因为看到唢呐,人们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白事,寓意并不好。”
“而且,唢呐的声音嘹亮,在家里练习容易扰民、并且,许多传统乐器,入门都比较难的,唢呐也不例外。难学这一点,其实就已经劝退了许多年轻人。而当下年轻人追求吉他,架子鼓的原因主要就是够帅和吸引异性。”
“传统乐器想要吸引更多年轻人的关注,我觉得应该走出去,不应该仅限于自己的圈子里。”
老人听到这,可来了兴趣。
“哦?怎么个走法?”
叶宇听到这么问,说出了心中的想法。
“传统乐器可以与流行音乐相结合,不过这个难度确实挺高。但是,传统乐器也可以演奏一些当下比较流行的音乐。配合上现在的网络,迅速出圈也不是不可能。
“时代在进步,得顺应时代的潮流。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终归不是长久之计。”
说实话,叶宇来之前就了解过了现在众多人对于传统乐器的看法。许多人甚至听到乐器的名字。想听下去的想法都没有。
叶宇知道,造成这样现象的还是,当下年轻人的固有印象。
他前世的唢呐,也是16年后一步电影《百鸟朝凤》迅速出圈。但是这部只是将人们的目光看向了唢呐。并没有改变他们的固有印象。
要说改变固有印象的,还是一些学习传统乐器的年轻人,他们通过录制一些比较火的歌曲,然后上传到网络。慢慢地,许多人这才发现传统乐器演绎出来的歌曲,可以这么好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