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章 田响的推断(2 / 2)
图书馆里面恢弘庄重并且严肃的氛围,让李文波也感觉每一步迈出去,都要很谨慎,这地方可以不由自主的让人安静下来。
李文波找到了工作人员,掏出了怀中的纸条,说道:
“您好,我想找一下杜华先生!”
两个工作人员闻言互相对视了一下,随后其中一个工作人员有些为难的说道:
“不好意思,您要找杜老师的话,是需要预约的!”
预约?
李文波顿时愣住了,杜老师,看来老馆长之前在市立图书馆的时候,身份也不简单啊!
现在还没有恢复高考,这个老师的称呼是从哪儿来的?
“不好意思啊,我想问一下,杜华先生现在是图书馆的什么职位?”
“杜老师现在是馆长的徒弟,同时也是负责国外书籍翻译校对的学者!”
原来是这样,也算是半个翻译师和半个管理员啊!
李文波恍然,这样的身份的确不是寻常人说见到就能见到的。
“那这样吧,你们帮我传个话,就说是一个叫曹振祥的先生叫我来的,是来找杜先生的!”
两个工作人员这才点了点头,随后李文波就转身走进了图书馆,趁着这个机会,得抓紧看看这地方有什么好书。
李文波顺着牌子和分类的指引,找到了国外着作存放的区域,不过这里面将近百分之七十的书都是没有经过翻译的。
剩下翻译过的百分之三十的书,都需要重新的校对,因为外语和中文的语境大不相同,翻译的这个工作,也不是你想干就能干的,有些情况就算是你懂外语,也不一定就能翻译准确!
这需要结合当时作者创作时候的心态,和前后文相呼应,并且需要了解当时的历史背景,这样才能完整的翻译出来一部完美的作品。
所以说不仅仅是翻译,哪怕是校对这个工作,都需要相当深厚的文学素养和功底。
李文波前世对这方面也算是知道一些,虽然他本人的文学素养可能不够高,但是他也曾经拜过几个名师,在修身养性这方面,国内外的一些文学书籍,还有国内外丰富的菜谱,都是他最喜欢的东西了。
随便取出来一本荷兰史诗,上面没有翻译,但是有人读过,上面多出了一些标识之类的,在七十年代这些书都是很罕见的,如果在一些偏远地区,甚至家里面有这种书,都要被拉出去游街。
或许,这也就是为什么图书馆这么冷清的缘故吧。
站在这个时间线上往前看,四五十年后的图书馆,无数莘莘学子,可以随意阅读来自于世界各地的书籍,所以说祖国的文化,是有绝对的包容性的。
这些文字,李文波大部分都能看出来,其中更深奥的一些话,则是需要去查阅词典,说到词典,这个年代要找到合适的,准确的词典,也不是一个容易的事儿。
甚至有些词典还没有被编译出来!
就在李文波看到第三本书的时候,不远处的一个房间里,突然出现了争吵的声音。
李文波有点儿好奇,图书馆这地方不应该是禁止大声喧哗的吗?
好奇心的驱使之下,李文波放下手上的书籍,缓步向着声音传来的方向走过去。
越是靠近,越听得清楚很多,好像是在谈论什么关于翻译的问题?
因为本来图书馆就没什么人,所以并没有其他人被吸引过来,只有李文波一个,站在了这房间的门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