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 乱找事(1 / 2)
后头几日,倒是再没上门找麻烦的,可山雨终究还是要来。
药堂柜台里,卫湘君系着襜衣,手脚麻利地为客人扎紧药包,“回去温酒煎服,每日两剂,用完再来复诊。”
客人接了药,也不敢多说,谢了一句,匆匆走了。
三天前,衡阳城开始宵禁,到处都是巡城兵马,一言不合便抓人。
连岳大将军府都快被抄,百姓自然人人自危。
正修堂有家室的伙计们都提前放了工,再晚一些,想走都走不了。
这会儿药堂只有卫湘君守着,应该不会再有客人。
“师姐,听说国主下旨,岳家军撤出武胜关,连将军们都换了。以后只怕再没有岳家军了。”
阿寿从后头过来。
岳家军当然会在。那是大势,谁也挡不住。
“传言未必可信,反正不许到外头乱说!”
前天隔壁酒楼几个读书人被绑走,听说酒喝多了,替岳大将军鸣了几句不平。
“常福见过岳大将军呢,说他身高八尺,剑眉星目,虽为一军主帅,人却极和气,还同常福说过话,绝不是嚣张跋扈之人。”
卫湘君心里也在疑惑。
印象之中,几年之后岳无咎横空出世,再没人提起岳大将军。
难道他在这时出了事儿?
阿寿忽地小声道:“师姐,若是没了岳家军,武胜关还能保得住吗?”
肯定保不住了。
岳家军若倒下,整个蓟北立时会遭人蚕食。
但似乎,此时无人明白这道理。
岳大将军如今罪名尚未定下,各种说法层出不穷,有说他居功自傲,不服朝廷管束;有说是贪占军饷,苛待部属;当然,还有侵扰百姓,搜刮民脂民膏。
这哪一条落实了,岳大将军都得倒台。
卫湘君出了一会神,忽地反应过来,“你怎么还不回家?”
阿寿眨眨眼,“我爹娘说了,这几日让我留在正修堂。郑宅一屋子老弱妇孺,万一出了什么事儿,我这个徒弟得挡在前头!”
卫湘君好笑,“这话说的,我就不是徒弟了?”
一队兵将腰挎兵器,从他们眼前一掠而过。
阿寿伸头瞧了半天,“后院有位老爷子,儿子在朝中做官。他说,上本参奏岳大将军的高尚书是为了让自家女儿当王后,才对岳家军下手。”
“话这么多!”
卫湘君瞪了过去,“帮我上门板!”
早有议论,此事与后宫之争有关。
可长宁公府就算有所图,聪明的,也不该如此高调。
有些事,教人看不明白。
快上最后一块门板时,有马车停在了外面。
卫湘君纳闷。快到宵禁,还有人敢出来?
“请问是瞧病的吗?”
阿寿远远招呼。
车里下来一位中年妇人,也不置可否,目光越过阿寿,看了门后站着的卫湘君。
阿寿干脆上前,“若是不急,便明日早些来吧!一会儿便要宵禁。”
“卫大姑娘,我奉福慧郡主之命而来。”
妇人径直走到了卫湘君跟前。
药堂的柜台前,这妇人的随从端上来一面蒙着绸布的托盘。
“这是二十两金,想来足以抵了岳家军从正修堂拿走的药材。”
妇人掀开绸布,“郡主之意,他日当着国主之面,还请卫大姑娘口下留情。”
阿寿“哎呀”叫了出来。
连卫湘君都被闪了一下。
活了两辈子,她头一回瞧见这么多金锭,整整齐齐码在眼前。
只是……
口下留情?
“此话怎讲?”
对方根本懒得解释,“你只需记住她郡主之命。回头若有人问那批药材,卫大姑娘只需回答,乃是郡主从中牵线,已然银货两讫。”
“这不是说瞎话吗?”
“听说卫大姑娘得了靠山,只怕要说些诋毁岳家军之言。可你必须明白,谁都越不过赵氏王族,郡主又是个爱憎分明的。”
金子实在耀眼,可话也实在不好听。
卫湘君摇了摇头,“这金锭,我不能收。”
对方冷笑,“还要我说得更清楚?高夫人如今与汉乡侯府过从甚密,听说你还特意去见了。”
虽说福慧郡主没在跟前,卫湘君却透过面前这妇人,瞧见了那张总是高高在上的脸。
“小女不仅见过高夫人,还被官府叫去问过。”
卫湘君明人不说暗话,“就算他日被带到国主跟前,该说什么,小女便说什么。郡主送来这金锭,多此一举。”
妇人越发不悦,“这是岳府下的聘礼,郡主此刻拿出来,便不想岳大将军受小人陷害!”
小人?
这是骂谁呢?
卫湘君到底不高兴了。
“正修堂若想拿回卖药材的本息,只会找岳家军,与别人没有干系。”
“不识抬举,我们走!”
妇人骂了一句,抬脚准备出去。
“站住!”
卫湘君将人叫住,“今日这金锭不拿走,后面可不好办了。”
“你还想威胁郡主?”
“我可没这胆儿。不过,万一国主真召见小女。那么头一桩,我便会禀报今日之事。小女卑微,比不上人那位是国主的侄女。只是岳大将军之案还在审着,郡主便来这一出私相授受,传到国主耳中,谁能得着好?”
阿寿看傻了眼,一会瞅瞅卫湘君,一会又瞧向那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