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操碎心(1 / 2)
“卫大姑娘出府的那日,将军还喝了一碗粥。我们都以为最难的时候过去了。谁想到,隔日人就不好了,刚开始口吐白沫,胳膊和腿都动不了,后来说话也不利索了,如今成日都在昏睡。”
岳夫人说着,看了一眼跟过来的阿寿,“我让人去请你们,才知道正修堂出了事。亏得我们管事碰到阿寿。这孩子热心,帮咱们找了正修堂的几位大夫。这些日子,也是他在床榻边照应。”
阿寿被夸得不好意思,“大将军是我师父的病人,这是我该做的。”
“到底诊出何症?”
卫湘君看向阿寿。
“……中风。”
阿寿神色立马严肃下来,“秦公子说,大将军在武胜关便宵衣旰食,常常成宿与部下讨论军情,已然积劳成疾。后头大将军又受重伤,把身上的病都激出来了。”
卫湘君伸手把脉,好一会后,问道:“用的什么药?”
“通圣散、四物汤、黄连解毒汤。”
卫湘君立时惊住了,“谁给开的?不知莽撞吗?”
“怎么了?”
岳夫人疑惑地问,“是药不对?”
看了看岳夫人,阿寿道:“咱们几位夫人商议了好一时,都觉得还是稳妥些,等师父或师姐回来,再定后头的方子。当时用的就是大黄、黑豆与水同煮,每日两三回。”
“用过了如何?”
“反正,人醒过来了。可后头……”
阿寿话到一半,却迟疑了。
“府里有长辈领来一位老太医,看过你们的方子后,一定要方子,说是这病不宜拖延,要快些压下去。将军也点了头。”
岳夫人接过话,眼神中带着担忧,“可是哪儿错了?”
既是岳大将军同意的,卫湘君能说什么?
加减愈风汤的确能治中风,可若不对症而治,便是要夺人性命。
长长叹了口气,卫湘君又看向阿寿,“现在有何症状?”
“大将军的精神愈加困顿,手脚冰凉,还是没法动弹,已有大半月了。”
“全倒掉!”
卫湘君心里沉甸甸的,这才明白,前世岳大将军的名字,为何后来再无人提起。
方才她探出来的脉,已如蛛丝一般。
看来是到最后时候了。
此刻岳夫人声音都颤抖了起来,“那药有问题?”
“是下得太狠?”
秦轼之接过话,骂了句,“开药的是谁,赶紧将人绑了!指不定是细作?”
有人这时进来,在秦轼之耳边说了几句。
“到外头去!”
秦轼之朝床榻上看了看,又叮嘱卫湘君一句,“你能过来,咱们就放心了。人就交给卫大姑娘。”
这边秦轼之刚出去,床榻上的人缓缓睁开了眼。
“将军。”
岳夫人弯下腰,“卫大姑娘回来了,她来瞧你了!”
好一会后,岳大将军目光落到了卫湘君的脸上,张了张口。
“小女见过大将军。”
卫湘君心生怅然,只为岳大将军那眼神里的不甘和无奈。
“混账东西,齐国人有什么脸跑咱们衡阳耀武扬威!人在哪儿?老子这就过去宰了他们。”
“秦公子,吵着病人了!”
卫湘君走到门口阻止。
秦轼之反应过来,冲着报信之人递了个眼色,两人走到了别处。
“那位太……医救老将军……不追究。”
岳大将军开了口,声音艰涩,很费力地一个字、一个字地往外蹦。
看来方才的话,岳大将军都听到了。
岳夫人忙哄道:“不追究,你且歇息,湘君来了,咱们先将病治好。”
岳大将军喉咙咕噜了几下,问,“轼之……”
“他出去了。那孩子你从小看到大,就是个到哪儿都待不住的。”
岳夫人打起马虎眼。
也没说几句,岳大将军又陷入了昏睡。
让阿寿守着岳大将军,卫湘君扶住岳夫人的胳膊,“让大将军先休息一时,夫人,咱们到外面透透气?”
前院一处半月门外,天色已然大亮,卫湘君也同岳夫人说了实话。
岳夫人的帕子便被眼泪浸湿,喃喃了许久,“怎会如此?”
“卫湘君,你是大夫,如何不能救人性命!”
秦轼之指着卫湘君鼻子开骂了,“亏得老子三番四次救过你们!”
岳夫人忙劝道:“小声些!”
他们特意挑了离书房最远的地方,便是怕岳大将军在屋里听到动静。
卫湘君摇头,“小女如今能做的,便是让岳大将军……走得安稳些。”
虽能理解人家心中痛楚,可有些事情,终究必须面对。
此刻便是她师父来,也是回天乏术了。
岳夫人到底经过大风浪,终于稳住心绪,“无咎那边,轼之,你写封书信过去,把事儿说明白,让他也有个准备。至于……老夫人那边,暂时不要说。”
“不说什么?”
岳老夫人竟不知何时走了过来。
片刻的错愕后,岳夫人忙背过身去。
“罢了,我都听见了。”
岳老夫人的眼圈也红了,“对姓岳的来说,这也不过寻常事。”
“老夫人,是媳妇没能照料好将军,都是我的错。”
岳夫人跪到了地上,泣不成声。
“来人,扶夫人回去歇一时!”
岳老夫人看向儿媳,“事已至此,也是没法子的事。难为你嫁到咱家,辛苦了半生。本想着,你或许不用如我一般,孤零零守半辈子。如今看来,咱们都是一样的命!”
“母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