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章 高速发展(2 / 2)
但凡在大华电子厂上班,那最少也得服务3年,三年之后,如果要跳槽,两年之内,不得在同类企业中任职。
这笔津贴,就是很明显的杠杆工具,想要拿5万块,就老老实实给大华电子厂打工吧。
在他的管理和监督下,大华电子厂的经营,逐渐进入了高速发展期,产能也与日俱增。
在这种节奏下,时间飞逝。
几年的时间,很快就过去了。
大华电子厂随后几年,每年收入都在剧增。
一开始年收入12亿多,第二年就冲破50个亿,第三年,则剧增到150亿......
如此一来,大华电子厂很快就成为了世界顶尖的电子厂之一。
不但生产电脑,还生产其它电子产品,品类不少。
何雨柱也博得了电子大王的美誉。
主要还是寂寞如雪的缘故,大华电子厂几乎没有对手可以追赶他们。
首先是技术垄断,尽管其它电子厂已经在拼命追赶了,但是大华电子厂起步早,步步领先,让对手苦苦追赶。
其次是人才垄断,名气大,自然吸引人才,欧美日韩的科技人才,都不断的涌入到大华电子厂来,加上大华电子厂的工资高,这些人才,来了基本上都留下,并且迅速加入了香江籍贯。
第三就是资金实力雄厚,大量回流的资金,让大华电子厂的资金实力十分雄厚,在供销两条线,都处于绝对领先的地位。
加上产量巨大,比如大华电脑的年产量,几年之后,已经突破了1500万台。
而且,更新换代也很快,几乎是一年换一代内存。
从开始的几个G,逐渐扩大到了几十个G,这样一来,用户十分满意,储存电子资料,也会十分的便捷。
软件也一样,更新换代的速度让使用者很满意,用起来,简直就是得心应手,效率很高。
网络速度,也从开始的几兆,逐渐升级到十几兆、几十兆、上百兆。
而且,互联网的作用,越来越大,让更多的拥护,离不开大华电脑。
这样一来,大华电子厂世界头号电脑生产厂家的名次,就不会有什么疑问了。
只能说谁与争锋?还有谁?
与此同时延伸出来的产业链,也让众多参与者赚的钵盆满满!
比如电脑维修,网络安装,打印机生产,办公打印用纸等等,催生出来许多的公司。
而借助大华电子厂的能量,元朗已经成为了香江的工业中心。
遍地是工厂,到处是人才。
尤其是电子产业链更是非常发达,带动了上百万人的就业。
这使得香江当局,不得不把投资的力度加强。
原本的农业区,现在已经彻底更换了面貌。
这里的交通也变得四通八达,高速公路和火车以及轮渡,都全面开通。
这样无疑让元朗的经济发展速度,日新月异。
房地产发达,大量的人口涌入元朗,把这儿的房地产彻底带动了起来。
除了何雨柱,许大茂也成为了食品大王。
他的食品厂,每年的销售额都在100亿左右,而有了钱之后,他也把自己的随身仓库扩大到了1万亩,这样一来,他的随身仓库超猛的,可以装下更多的东西。
许大茂经常出海,搜刮海里的海鲜和各种食材,直接装进直接的随身仓库里,然后用于他的食品厂的生产。
成本低,收入高,这样的结果,自然是很快让他也成为了香江的大富豪之一,个人资产,也很快在短短几年之内,突破了100个亿。
这年头,能有一百个亿的,能有几个?
岑兆康的兆康地产,也发展成为了香江最大的地产商,他被成为地产大王。
在何雨柱和许大茂的入股之下,整个兆康地产的市值,已经突破了500亿大关。
其实一开始,岑兆康只是打算做建材生意,并没有打算进军地产界。
然而不自然之间,他就被何雨柱和许大茂带了起来,成为了地产大王。
之前在元朗囤地,这会儿算是全部排上了用场。
而且,三人的关系又好,强强联手,实在是不想赚钱,都难啊。
不过三人的家庭方面,都有些大哥不说二哥。
岑兆康三个老婆,家里也是关系有些复杂,三个太太之间竞争激烈,连带着他们的孩子,都相互有些敌视,所以说,还是一夫一妻好。
何雨柱四个老婆表面上看起来还算好,在漂亮国的羽田小爱,一直都没有回香江,倒是省了很多麻烦。
而几个老婆都为了生下何雨柱的第一个亲生儿子,暗中竞争,可以说,何雨柱家二弟,基本上是每晚都在工作。
但是就是奇怪,几人生下的都是女儿。
看来,这辈子有点奇怪了。
许大茂等赵雅芷成年之后,就迫不及待的把她娶进了家门。
不过很快,香江就废除了一妻多夫制,这也算是许大茂搞得快。
对此,娄晓娥十分生气,带着孩子们单独搬出去住了。
所以说,许大茂还是后院起火,总有些地方,不如人意。
三人都在1975年,三人被英女王封了爵士。
一时间,三人也都成为了社会名流,成为了大家崇拜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