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二章 演技特训(2 / 2)
第二卷的内容作者本人花了20多年的时间进行修改仍不够满意,经在去世后由后人增补定稿。
主要论述演员外部体现过程诸技巧,如台词、剑术、体操等。
书中详细阐述了演员在形体、发声、性格、思维逻辑等方面所应具备的素养。
从艺术观、想象力、注意力、情感记忆等多方面讲述表演的方法和技巧。
在华彦曦看来,肖一笙想要短时间速成演技,唯一的办法就是按照书里的中心思想,激发肖一笙对角色的代入感,把自己的个人经历代入角色,引发深度体验,产生共鸣。
因为在华彦曦看来,所有的艺术都来源于对生活真实的反映,表演是一种按照人的天性本身的规律来进行的有机的过程。
因此演员最重要的是体验角色的情感感受,寻找自己的“舞台自我感觉”,目的就是让角色变得活灵活现。
专业的演员扮演角色采用哪种方法,常常面临着二选一。
是演戏时靠着天赋,沉浸式的把自己活成角色的样子,同喜同悲,连脑回路都类似,从内到外的改造自己,走体验派的路子?
还是靠着好好观察和留意生活中的细节,总结一套行之有效的表演套路,对角色的职业,性格,生活习惯进行细致入微的设计,走表现派的路子?
但和专业的演员不同,肖一笙薄弱的基础,紧迫的学习时间,注定他走不了“表现派”的路子,只能走体验派的路子。
相较于表现派只重外在表现形式的表演和匠艺式的表演。
体验派的表演艺术,应该是生活的真实反映,按照天性本身的规律进行的有机过程。
而体验及其外部表现在生活中是下意识、反射式地自然而然发生的。
摆在华彦曦这个演技老师面前,首先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之一,就是如何自然地激起肖一笙的天性。
让他主动接纳剧本里男主角的一言一行,相信那些言行都是真实存在并发生过的,激发他身为演员的信念感。
让他下意识动用自己的肢体进行再创作,用自己的言行举止来补全剧本里没有写出来的细微的东西,尽可能自然而然表达出来,并让观众产生信服感。
用教科书里的言论来表述,舞台表演的核心即在于角色必须贯穿动作以及表达思想。
只要把演员的思想问题解决了,不再感觉自己和剧本里描述的角色完全是不相干的两个人,达成了思维上的某种契合与统一,演戏就是自然而然,水到渠成的事情。
华彦曦作为一个擅长调教演员的好导演,已经想到了一个不错的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既然是演技培训,那干脆一上来就挑战最高的难度,情侣间有肢体接触的重头戏,只要把这座山顶越过去,剩下的都是一马平川,水到渠成。
首先,她要求肖一笙和她对视一分秒,消除隔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