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五章 罪犯入京,百官哑口无言!(2 / 2)
汉帝刘协的神色,逐渐显得有些阴沉下来!
他自然不可能答应杨琦的撤职提议,但满朝公卿这誓不罢休的姿态,逼宫的姿态,若是拿不出足以服众的理由,此事很难善了,他这位一国之君,也下不来台!
下朝之后,必将是谣言四起!
本就成为天下笑柄的汉室,又将风雨飘摇。那些地方军阀割据势力、那些士族豪族集团,更加不会将汉室放在眼中了!
这让汉帝刘协心下掀起惊涛骇浪的波澜,此时处理不好,将成为他政治生涯上的污点,不说未来被史官写入史册之中,甚至若是这些公卿更进一步,让自己下罪己诏又如何?
颜面扫地!
再也没有威信可言了!
刘协正考虑着,要不要直接拂袖而去,就此退朝翻篇?还是选择其他婉转一些的办法的时候,太傅刘虞的声音再次回荡起来,将他的目光,也将满朝百官的目光吸引过去了。
“杨卫尉口口声声说吾在诬陷袁家,牵强附会,无中生有,在颠倒黑白,在陷害汉室忠臣。可是杨卫尉有没有想过,吾也是有证据的!”
刘虞幽幽的问道。
这让义正言辞、理直气壮声讨他的满朝百官一顿,余光下意识望向杨琦。
杨琦的面上不动声色,这点养气功夫还是有的,他沉声说道:“刘太傅有证据就拿出来!”
“杨卫尉方才可是为袁家作保,为袁绍作保。”
刘虞望向杨琦,图穷匕见的问道:
“那不知吾拿出证据之后,杨卫尉的保证,到底是杨家与袁家沆瀣一气,狼狈为奸,党同伐异,铲除异己呢?
还是杨家挟势自重,权倾朝野,想要带着百官逼宫,颠倒黑白,联手欺君罔上,目无尊长呢?”
这两个哪一个都不能接,杨琦镇定自若的神态,终于略微有些波动,旋即化为愤慨:
“陛下,臣为袁家挺身而出,并非与袁家有所勾结,并非刘太傅所说的党同伐异,臣只是想要一个名正言顺、师出有名的证据而已。
“若是袁家有问题,臣必定协助廷尉审理此事,公正不阿,避免宵小徇私舞弊!但若是袁家没问题,臣也是避免其妄受冤屈,避免汉室忠臣受到异己铲除!
“臣所作所为,所思所想,都是站在大汉这一边,站在陛下这一边。而不是站在所谓的袁家这一边!刘太傅此言,言过其实,太过狭隘了。
“食君之禄,为君分忧,岂能为了一己之私,罔顾国家大义?”
这峰回路转,一时让汉帝刘协都有些招架不住。但方才那种被逼宫的惊慌,也瞬间化为乌有了!
汉帝刘协冷冷的望着杨琦,沉声问道:“那爱卿方才统领百官,让朕罢黜太傅,这是戏弄朕呢?还是在以下犯上,铲除异己呢?”
杨琦身为九卿之一的卫尉,不仅统领百官逼宫。还想要逼迫罢黜上司、三公之上的太傅刘虞,这不就是以下犯上,铲除异己吗?
三公九卿、朝堂百官,各司其职,卫尉统率卫士守卫宫禁之官,掌控皇宫军防,哪里轮得到他来妄议国家重臣罢黜问题?
若是官员都能越俎代庖,那么国家岂不是乱套了?各司其职,同样也是在互相掣肘制衡,维持一种平衡关系!
杨琦的额头终于渗出细密的汗水,但还是能保持一种强作镇定的姿态,辩解道:“陛下,臣为官正直,不屈权贵,上疏直言利弊,岂能因言治罪?”
“那刘太傅上奏言明袁绍丧尽天良,决堤之计,水淹冀州,怎么就是牵强附会、无中生有,颠倒黑白,诬陷汉室忠臣了?怎么就失德了,需要罢黜太傅之职了?”
汉帝刘协显然不傻,甚至很聪明,脑袋转的极快,急中生智,竟利用杨琦的言论反问道:
“杨卫尉就是为官正直,不屈权贵,上疏直言利弊,不能因言治罪。刘太傅就是牵强附会、无中生有、颠倒黑白、诬陷忠臣。
“杨卫尉,你这未免,太过双标了吧?”
卫尉杨琦终于无话可说,低着头,不做声。从他额头的汗水,以及神色的煞白,可以看出他终于落人口实,终于再与太傅刘虞的唇枪舌战中,被捉住语病把柄了。
此事可大可小,但若是想要借机发难,对他出手,那么也是名正言顺、师出有名。毕竟确实是他有错在先。不得不说,刘虞的政治手段,确实十分高超!
杨琦在心中对其叹服,从地方为官走到朝堂中泱,本以为还需要数年才能适应,但其短短时间,已经可以运筹帷幄,反客为主了!
“廷尉何在?”
“陛下,臣在!”廷尉立刻出列。
汉帝望向廷尉,问道:“按照汉律,杨爱卿所作所为,该当如何?”
廷尉,九卿之一,执掌大汉最高司法审判,汇总全国断狱数,主管诏狱和修订律令的有关事宜。
凡郡国审判定罪疑罪,皆处当以报。属官有正和左、右监各一人。又有左平一人,掌平诏狱。未来的大理寺卿,就是此官职。
廷尉余光扫了杨琦一眼,咽了一口唾沫,还是沉声说道:“按照汉律,欺君罔上,以下犯上,罪可当诛!”
杨琦身躯一软,汉帝自然不会下令秋后问斩诛杀他,但借机发难,革职查办等,都有可能的!
看来这就是太傅刘虞的真正目标,这是想要借机发难,削弱他们杨家的势力啊!
杨琦后知后觉的想到此事,又有些不甘心。但一时找不到破局的对策,还是太尉杨彪沉声说道:
“陛下,还是请刘太傅将证据带上来吧,公道自在人心,是非黑白,自有定论!”
对了,是证据……杨琦眼中又闪现出希望的光芒。
主要就是证据,没有证据,那不过是双方打嘴炮,怎么可能因言获罪?若是有证据,也要看证据到底有几分服众的程度!
满朝百官望向刘虞,他拱手退下后,命令外面的侍卫将证据带上来。
刘虞勤王救驾、迎奉天子东归洛阳,也有一段时间了。为何直到现在才发难?就是因为证据,直到这两日方才送来!
或者说,方才来到洛阳!
正是袁绍派遣出去,决堤滹沱河的罪犯,也是其外甥——高干!
……
高干是从兖州前往河内郡,从太行八陉之一的白陉,翻越太行山,前往并州上党郡。
而后联手南匈奴于夫罗、白波军、黑山军余孽,又在并州太原郡,从井陉前往冀州常山国,在滹沱河上游拦水蓄洪,施展决堤之计!
后面因为并州上党太守张扬得知此事,告知吕布之后,又传达到刘羽之手,以至于刘羽提前应对,先是派遣麹义等将拖延高干等敌军。
而后赵云、张颌等将加入战场!
此事对于冀州事关重大,甚至是生死攸关的大事件!
若是真让高干成功了,拦水蓄洪,借着暴雨天气,放开蓄洪,洪水将汹涌而下。
要知道滹沱河从太行山奔涌而下,面对的可是一马平川的华北平原,无险可挡,无山可阻。
届时从常山国开始,将祸及冀州腹内。
水淹冀州!
刘羽的大本营赵国就在常山国身旁,覆巢之下无完卵,必将损失惨重。十年的心血,将一朝荡尽,化为乌有了!
不得不说,袁绍此计,真的是丧尽天良,但同样也是直指核心,将达到一种直捣黄龙、长驱直入的战略效果!
刘羽自然震怒,不敢有丝毫大意轻视,将左膀右臂赵云、张颌等将全部派遣出去,甚至不惜在冀州财政危机的时候,对袁绍动兵!
幸好最后转危为安!
赵云等将不负众望,化解了滹沱河水淹之危,同样也击败了敌军部队,生擒了罪犯高干。
旋即赵云等将在并州清剿南匈奴、白波军和黑山军余孽。毕竟刘羽可是有督统四州的权利,这也不算是越俎代庖,越界执法了!
直到曹操偷袭黎阳,刘羽通过近海贸易,化解冀州财政危机后,准备对兖州动兵。下令抽调赵云等将加入战场。他们这才从并州归来。
赵云等将是沿着高干北上的道路回来——即从并州上党通过白陉进入河内郡。
他们的任务是将罪犯高干交给刘虞,送往京师,廷尉受审。而后进攻荥阳,兵临官渡。
李进率军进攻白马渡口、李通率军进攻延津渡口。赵云等将从官渡进攻。从兖州北侧、西北侧压迫兖州防线。
届时,正在青州攻略的吕布等并州军,祸乱兖州右翼,压迫兖州东侧、东北侧防线。
徐州刘备从西北方进攻兖州东南侧防线,荆州刘表北上,进攻兖州南侧、西南侧防线。
整个兖州,四面楚歌,危机四伏,曹操必败无疑!
兖州曹操与青州袁绍,互为犄角,互相结盟,互相呼应。任何一方落败,都将牵一发而动全身,让双方都走向失败的局面!
这就是刘羽的战略意图!
当赵云等将到达河内郡后,将罪犯高干交给刘虞的人,其实也是刘羽当初支援刘虞的五千兵马之一,属于自己人。而后赵云、张颌等将渡河进攻荥阳,攻略官渡。
罪犯高干被押送入京,就在刘虞与满朝百官唇枪舌战后,终于将这个“证据”,送到了朝堂!
像高干这种身居高位的将领,按照汉律而言,需要九卿之一的廷尉审问。但如今汉末,群雄争霸、逐鹿中原,其实都是私下审判。
但刘羽不想留下把柄,并且也需要借着高干,让太傅刘虞借题发挥,削弱袁家和杨家的势力。因此千里迢迢护送高干这个罪犯入京,廷尉受审。
当高干到达了朝堂之后,满朝百官哑口无言。就连太尉杨彪和卫尉杨琦都沉默死寂了!
高干可不是普通的袁营将领,还是袁绍的亲外甥,生擒高干,几乎等于生擒袁绍嫡系没有什么区别!
并且赵王的谍报机关确实恐怖,竟然搜集到了袁绍和高干的书信往来,其中就包括决堤之计,水淹冀州等等算计,真的是铁证如山,百口莫辩!
满朝百官哑口无言!
但太傅刘虞却借机生事,汉帝刘协也借此削弱杨家和袁家的朝堂势力,罢黜官员不计其数。
就连卫尉杨琦和御史中丞杨众都受到牵连,更逞论是其他杨家和袁家的门生故吏?
经此一战后,杨家和袁家在朝堂的势力,受到巨大损伤。曾经权倾朝野,甚至可以架空皇权的班底,一朝荡尽,再也做不到一家独大的地步。
唯独太尉杨彪这个老狐狸,一直隔岸观火,保持沉默。反而还能勉强辩解过去。
其实这也是汉帝刘协保持平衡的手段,过犹不及,避免完全铲除杨家后,反而给其他势力蚕食壮大的机会。届时更加难以掌控,朝堂动荡不安。
保持这种平衡,反而可以互相掣肘!
汉帝刘协更是下诏申饬青州牧袁绍,此事过后,袁家,特别是袁绍的政治声望,必将受到打击,影响极大!
反倒是太傅刘虞,借此一事之后,名震海内,威望更甚!
京师洛阳朝堂之上,只是政治方面的较量角逐,而在地方展开的军事争斗,一直没有停止。
赵云等将护送罪犯高干入京之后,果断南下荥阳,与镇守在荥阳的夏侯渊部队发生交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