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二章 对经济的认识(2 / 2)
韩东时既然想明白其中的利害关系,那师爷也就不再刻意强调,他相信大人会做出最明智的判断。
“本官心意已决,有轨道路必定要修,而且还要在短期内开工,而且不仅矿区要修,所有地势合适的地方都会修起来,至少要把罗州通州和平州串起来!”
师爷苦笑无语,摇着头不知道说什么好了。
大人确实“想明白”了,可是谁也不知道他是这种“想明白”。
“大人……”
韩东时摆了摆手,压下了正待再劝的众属下。
“你们所担心的,某早就想过,但是修建有轨道路,势在必行,那在未来是足以完全改变大唐的事物。现在你们看不到它的好处,但等过些年头,所有人都会为它的出现而赞叹。”
众下属都知道自家大人向来目光长远,思路与众不同,听到他的断言,都沉默下来。
此时,反而是性子较直的徐海站出来再次反对。
徐海现在是众捕快之首,也可以说是韩东时身边第一武胆。
韩东时明知道徐海身上藏着些秘密,依然对他越来越倚重。
徐海也是谨守本分,对于文史管辖之事很少开口,这次却觉得自家大人所行之事太过勉强。
“大人,属下听那些来往的商人说,前隋所修的大运河也能发挥很大,已经成为许多商团南北运输之关键,可是,当初大隋依然因为它尽失人心。”
“大人若有意修建有轨道路,我们不妨耐心等等,等北方大战结束再徐徐图之可好?”
韩东时并没有因为属下多人站出来反对而尴尬或者恼怒,正因为他们心向自己,才会关起门来把内心的真实想法说出来。
等到他的计划向朝廷报备,向天下说明之后,他们的反应只会比徐海等人更大。
韩东时已经把在场众人完全视为自己统御下的“团队”。
想要在大唐之时,真正做出改变天地之事,不能仅靠自己一人,必须要搞起一个团队。
有效率,能办实事的团队。
更重要的原因,只有靠着这样的团队,自己才能愉快地摸鱼嘛。
韩东时永远不会忘记自己最重要的处事态度。
“现在建设有轨道路看起来很急,但是行事与隋末之事有着本质区别。本官绝对不会行那强行驱使民力,累得无数百姓惨死的事情!”
听到韩东时如此保证,众人皆长松了一口气。
哪怕不分析纯粹的利益得失,大家也不想做出残虐百姓之事。
他们虽然也相信韩东时不是这种人,但自家大人喜欢搞些“大计划”,指不定他也会为了大计划损害百姓的短期利益呢。
有时候,身居于高位者本身并没有不好的心思,只是长期与百姓脱离,习惯于从“大局”思考问题,有时候会对百姓的危害看不清楚。
“按我们习惯的看法,所谓体恤百姓,无非就是轻徭薄赋,不要劳动百姓就是好的政策。但实际上,只要给予百姓足够的回报,给百姓定期休养的时间,让百姓为朝廷官府做工,反而有利于百姓,有利于经济。”
“嗯?”
众皆不解,韩东时所说的话,与长久以来的“民本”思想实在是相差太大。
“按大人所说,难道隋末之暴虐,并不在于隋汤修运河,而在于他没给百姓工钱?”
现在所有人都在反思大隋的经验教训,而且基本形成了统一的认识,若是韩东时这番话被传扬出去而且被“刻意解读”,那必定会引起轩然大波。
“一部分确实如此,另一部分,我刚刚说过了,需要让百姓得到轮休机会,错开农忙时节。”
无论如何,这个时代,农耕依然是最重要的经济活动,农业产量依然是决定整个王朝稳定和百姓生活的大事。
“只要能注意这两点,官府的征用,对百姓来说确实是好事。”
韩东时对大唐已经有所了解,说出这番话正是这段时间的体悟。
其实这个时代的经济活动非常“被动”。
因为大家对于商业没有足够的认识,再加上技术的限制,交通条件的限制,很多的经济活动其实正需要官府和朝廷组织起来。
越是大规模的工程,若是运用得好,其实对百姓才是更有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