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1章 入主东府(2 / 2)
贾蓉道:“今日先陪凤姐儿睡一晚,明日再回去。”
“什么?”王熙凤实在是受不了了,转过头再看着贾蓉,“你陪我睡做什么,你若是还惦记着平儿,就将她带到你的院子里去吧。”
为了赶紧赶贾蓉走,王熙凤此时只好弃车保帅了。
自己本是在一旁老老实实站着的,却是被牵连了,平儿急唤一声,“奶奶~”
贾蓉弯下腰在王熙凤额头上香了一口,“只不过是说笑的,我怎能在你院里住下,看将你急的,夜里不能陪着你,等我白天再来,不要觉得我冷落了你。”
说罢,贾蓉便起身,往房外走去。
“呸,没有你我乐得自在。”
王熙凤在后面狠狠啐了一口。
今日的信息接收的实在是太多了,此时丰儿的头已经有些晕了。
得知蓉哥儿将奶奶抱走要去东府上,她还以为是东府搬家做东道,请她们到府上去。
如今看到奶奶和蓉哥儿打情骂俏的模样,丰儿顿时整个人都不好了。
看向一旁脸蛋似是红苹果的平儿,丰儿问道:“平儿姐姐,我们还会回西府上吗?”
平儿摇了摇头,她哪知晓,往后只能听蓉哥儿安排了。
……
回来正院,入门就见秦可卿站在屋中,指挥着场间的丫鬟们摆放着物事,收拾房间。
“爷,你回来了。”
秦可卿发现了贾蓉的存在,便就迎了出来。
“姑娘们都去各自收拾着住处了。”
贾蓉点点头,拉起秦可卿的手问道:“这次回来东府总觉得你并不高兴,脸上的笑都没了。”
秦可卿微微低头,“一回到府上,过去的一些事就又都想起来了。”
贾蓉轻抚着秦可卿的头,安慰道:“你如今才是府上的大夫人,还想些过去烦恼的事作什么,难道这府上还有人对你阳奉阴违不成?”
秦可卿摇了摇头,“并不是,总是心中不安,下人们都是极为恭敬的,这都是老爷的功绩,连奴家脸上也有光。”
“夫人似是更为忐忑,今日相处时都是小心翼翼的。”
“老爷你莫要难为她好不好,不过是个妇道人家,若是你赶她出府,她就断了生计日子定不会好过的。”
贾蓉用手指刮着秦可卿的琼鼻,“就你心善,她虽是没做什么恶事,可也没做什么好事,也算得上是助纣为虐了。”
“哎,一介女流能做些个什么,还是得听男人的号令。”
“好,听你的,将她留在府上,只要她一直安分守己,不打一些小心思,那便留着在府上,府上也不差一双筷子。”
秦可卿的面上终于露出笑容。
“好。”
四目相对之间,两人都有些动情了。
秦可卿看着面前这个英俊的男人,根本无法想象是当年那个被贾珍打的起不来床的哥。
一路走来,是十分艰辛的,使得秦可卿愈发崇拜自己的男人。
两人相拥在一起,双双闭眼,正要嘴唇相贴时,外间传来通禀声。
“老爷,有你的信。”
是祝枝双的声音,祝家子弟随着贾蓉来到东府,已经接替了前面门子小厮的差事。
从游廊转到门口,祝枝双往里面打量了一眼,脸颊立即烧得滚烫。
“老爷,这天还亮着呢,外面有信传回来。”
这小妮子还不忘了嘲讽自己一句,贾蓉松开秦可卿的腰肢,上前将信接了过来。
“谁说白日里就不能与夫人亲热了,去去去,做你自己的事去。”
祝枝双翻了一眼,便就原路返回又出去外帏找哥哥。
秦可卿红着脸上前,关怀问着,“老爷,有要有差事做了,难道还要离京?”
贾蓉摇摇头道:“这是从皇城送来的书信,但不是差事。是元春送来的。”
“贾元春,荣国府大姑娘?老爷什么时候与她相识了。”
“之前在皇城中机缘巧合见过一面,应是宫中得了什么消息。”
贾蓉眉头微皱,拆开信封,展开信纸仔细看了起来。
“近来后宫中暗潮汹涌,佟皇后在各宫各院都有眼线,包括我如今的凤藻宫也是。故此一直都没能给蓉哥儿去一封书信,讲明如今宫中的情况。”
“长公主殿下入住皇宫以后,佟皇后收敛多了,但秦王殿下去坤宁宫十分频繁,几乎日日都去,我也只能探听到这一点消息。”
“今日在慈宁宫,太后似是提到了夺嫡之事,问了康王怀王如今的情况。”
“无意中流露出当今陛下在登大宝位之前,也经历了一番争斗,或是因此时与忠顺亲王反目成仇,这是我的推测。”
“长公主殿下对我照顾有加,一开始我还想不通是何种原因。今日慈宁宫上,太后问到长公主殿下有没有心仪的公子,长公主殿下似是有意又看向我。”
“我思来想去只能是与蓉哥儿有关,此封信需要提醒蓉哥儿,长公主是先皇后所出,虽太后,陛下宠爱有加,但与秦王,佟皇后一直不合,蓉哥儿还是早做打算。”
见贾蓉的表情越来越凝重,秦可卿关怀问道:“老爷,事情很严重吗?”
贾蓉摇了摇头,“还好,目前和我们牵扯还不多。”
忠顺亲王选择谋反,那定会对隆泰帝不利,而贾蓉如今的权势全仰仗于隆泰帝活着,这便相当于对自己不利。
平叛没能捉住忠顺亲王,证明他是有后手准备的,“刘昌是谋反,应不会再与秦王共事吧。”
……
乾清宫,
隆泰帝每日卧床的时间越来越久了,清醒也不过是三四个时辰。
刘珺便就趁着这个时间,将外间的变化悉数禀报给隆泰帝,隆泰帝再拟圣旨交给当今代政的亲王。
“珺儿,新政推行的如何了?”
隆泰帝每日醒来,第一个问题必定是问这个。
刘珺应声答道:“进度缓慢许多了,江南士绅又勾结起来对抗官府,耿大人那边也不好做。涉及到亏空抄家的豪绅,还在府上蓄养了许多倭寇勇士,伤了不少官兵。”
隆泰帝眉头皱起,脸色难看起来。
“未见成效,往其他省推行便就更缓慢了,支持的人也越来越少,任首辅已是独木难支了。”
刘珺知道父皇的心愿,安慰道:“父皇知道这政法不能急于一时,还需涓涓细流。”
隆泰帝冷声道:“朕难道还不知是谁在背后捣鬼?不过是削了些田产,多了些赋税,便要违逆朕的意思,怠政惰政。秦王实是不该坐在那个位置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