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青花瓷》入选中学语文教材!(2 / 2)
“‘素胚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淡’全景由一个青花瓷素胚聚,焦到‘瓶身描绘的牡丹一如你初妆’。
由整体局部,看到瓶身上的青花牡丹,想起记忆中爱人的样子。
接下来跳出视线,‘冉冉檀香透过窗心事我了然’,当檀香飘过窗台,主人公终于明白扰他心的是什么。”
唐丽华老师一段讲完,停下来看一眼同学们的反应,接着道:
“同学们知道,顾天祺在这段歌词中运用了什么手法吗?通过这种虚实结合的手法吗?”
唐丽华老师提问。
“借景抒情!”
“融情于景!”
“对比!”
“衬托!”
“联想和象征!”
同学们抢着举手回答,然而没有人回答出唐丽华老师想要的答案。
“给大家三分钟时间,可自由讨论!有不同答案,可以举手!”
唐丽华老师道,让同学们多发散思维。
“动静结合!”
“创设意境!”
“虚实结合!”
终于在同学们七嘴八舌人的讨论下,前排一位女同学得出正确答案。
“很好!白芷欣答对了!顾天祺用的手法就是虚实结合!”
唐丽华老师对那名女生点名表扬。
答对的白芷欣欣喜万分。
顾天祺可是她偶像,怎么能连偶像的歌用了什么手法都答不上来?那她作为“祺迷”也不合格了。
“咱们今天就把顾天祺的《青花瓷》和李煜的《虞美人》套着讲。
‘春花秋月何时了’
‘瓶身描绘的牡丹’”
“‘往事知多少’
‘一如你初妆’”
“‘小楼昨夜又东风’
‘冉冉檀香透过穿’”
“‘古国不不堪回首月明中’
‘心事我了然’”
“同学们听起来,是否觉得天衣无缝?”
唐丽华老师看着一脸震惊,求知若渴的同学们问。
“是!”
“天衣无缝,简直完美!”
“顾天祺太牛了!不愧是明光中学的骄傲!”
“学到了!这就背下来!谢谢唐老师!”
“同学们先别急着谢我,听完把课讲完!”
唐丽华老师被将同学们的热情感动,她熬夜准备了一晚的教案,总算大放异彩,得到了应有的回报。
不过这一切都得感谢顾天祺,是他写出了这首国风神作,给力她教学灵感。
看来,学校的课程需要来来点新花样。
顾天祺这首《青花瓷》,在唐老师的提议和明光中学的教学实践下,最后成功进入全国中学教材!
这也是顾天祺第二首入选义务教育教材的歌曲,上一首还是《听妈妈的话》,入选了小学音乐教材。
而这次的《青花瓷》,直接进入中学九年级语文课堂教学!
继这两首歌入选成为教材之后,顾天祺之后每出一首新歌,都会受到学校师生、文化从业者,甚至教育部等的官方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