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六章 失败者的苦果,转机到来(1 / 2)
第117章 失败者的苦果,转机到来
距离上次与皇帝争锋败阵已经过去有些时日了。
失败的后果很严重,这些日子中,施凤来就一直在品尝着失败的滋味儿。
首先是施凤来自己的个人威信遭受了严重打击。
前些日子,施凤来左右周旋凝聚起来的反皇党,随着这一次大败,也隐隐有着分崩离析的趋势。
他们对施凤来的能力产生了怀疑。
所谓的反皇党,就是各个利益集团活着党派在皇权的压力下自动聚合在一起的文官士绅权贵。
第一次与皇帝争锋,就大败,施凤来这个领头的自然是主要负责人。
一些反皇党官员近些日子已经与施凤来若即若离了。
似乎有隐隐私下串联重新推选出一个代表代替施凤来的意图。
这个现象让施凤来坐立不安。
自己已经背叛了魏忠贤,与皇帝站在了对立面。
若是此时再被反皇党抛弃,那就真的死无葬身之地了。
但是眼下又找不到什么好机会扳回一局,稳固自己在反皇党中的地位。
施凤来心里那个煎熬啊,说不出的滋味儿。
除此以外,施凤来身上还压着一个皇帝布置下来的重任,整顿京营。
虽然随着皇帝决定大规模开海,增设数个市舶司,必然会引来南方集团的反扑。
而且在接下来皇帝与南方集团的斗争中,皇帝的赢面不大。
但是,这也需要时间啊。
无论是消息的传递,南方集团串联商议,具体的计划推动执行。
都需要时间的。
或许,在这个过程中,自己就率先被踢出局了。
自己也无法分润到最终的胜利果实。
虽然施凤来想拖,但是皇帝每隔十日时间,就要召见各部大臣一次,汇报各项改革的进度。
若是不拿出点东西来,也无法向皇帝交差。
或许还不等反皇党彻底抛弃自己,自己就被皇帝给收拾了。
所以,在整顿京营这件任务中,施凤来想拖也没办法拖下去。
必须得有点实际的成果向皇帝交差,暂时保住自己的小命,等待机会扳回一局。
于是,在这些日子里,施凤来一边忍受着要被反皇党抛弃的煎熬,一边也不得不对京营下手整顿。
京营就是在京师的勋贵们养老的地方,是他们的后院。
吃空额,贪污军费,倒卖军械,给亲属安排岗位,奴役京营士卒给自己干私活。
都是勋贵们从京营中吸血的常规手段。
此前第一次传出风声,文官们集体向皇帝提出建议要求整顿军务时,勋贵们就坐不住了。
好在经过施凤来等人的耐心安抚解释后,勋贵们安下心来。
甚至还期盼着文官们真的能够在与皇帝的争锋中获胜。
如此一来,京营将再无后顾之忧。
若是皇帝被文官们彻底压倒了,朝政彻底被文官们掌控了,对于勋贵们也是不利的。
但是那又如何?
只要这天下还是大明的天下,勋贵们就能与朝长存。
文官们即使把控了朝政,也不会改朝换代,那么他们勋贵就是安全的。
至于皇帝,在宫里好好做个吉祥物就可以了。
折腾那么多事儿干啥。
明明勋贵们与皇帝才是一体的,为何却更加偏向文官一方?
勋贵的骨气呢?
经历了太祖朱元璋对勋贵的大屠杀,以及正统皇帝、叫门天子、瓦剌留学生、大明战神,在土木堡一役中葬送了大明五十万精锐,葬送了大明最后的能战的勋贵后。
勋贵的骨气早就消耗殆尽了。
而且,随着每三年一次的科举,一批批新的文官士绅不断出炉,这个团体不断的壮大。
而勋贵们能够参与的战事不多,缺乏磨砺和建功的机会,只能不断的衰弱。
早已失去了在朝堂上与文官争权的勇气和心思。
反正文官又造不了反,若是龙椅上的皇帝不符合文官的心意,大不了换一个便是。
只要大明还在,勋贵们便能有富足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