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四章 儒生的悟道龙场,宁傲芹气炸(1 / 2)
第85章 儒生的悟道龙场,宁傲芹气炸
南蛮城。
内关。
十米高的城墙,如一道分界线,将城中内外隔成两个世界。
城内的百姓,其父辈,或祖辈,多是南蛮城曾经的驻军,日子过的虽苦了些,但衣食住行终归是像各州各城的平民百姓,只是稍稍有些清贫。
而仅是一墙之隔的城外,那群饥民,却是衣衫褴褛,更有甚者,宛如蛮族,简单的用叶草遮羞。
此刻,聚集在城外的饥民已是密密麻麻,得有个十几万人。
且站在城墙上远眺,可看到更远的地方,一个个如蚂蚁般的黑影,正步履蹒跚,缓慢的朝着城池方向走来。
“不来蛮荒,真是难以相信北央竟还有这么一群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的苦命之人。”
林大庚俯瞰着下方饥民。
竟有种丧尸攻城的既视感。
一个个饥民,犹如行尸走肉,当看到他们出现在城墙上时,黯淡无光的眼中才有了那么一丝神采,似乎意识到可能马上就有饭吃了。
但他们却十分安静,不吵不闹,就默默的赤脚站在干裂而滚烫的土地之上,仰望着那群仿佛来自另一个世界的衣着光鲜的人。
一众儒生纷纷沉默,眼睛发热。
这蛮荒之地,被视为北央弃土,若非南蛮城有着防御之城的作用,怕是朝廷早就忘了在偌大的疆土之中,还有这么一块地方,生存着上千万游离于生死之间的北央子民。
不,或许朝廷压根就从未视其为民。
“各位,一切都会变好的,这不正是我们来此的目标吗?”
苏宗仁深吸一口气,对着下方激动的喊道:“百姓们,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请你们相信,朝廷从未放弃过你们,自今日起......”
儒生们听着这番慷慨陈词,心潮澎湃,纷纷暗下决心,不解决蛮荒之饥,誓不返回学宫。
而下方,饥民们却是呆呆的站着,像是听不懂,又或是没力气发出惊呼。
林大庚赶忙打断还准备滔滔不绝几个时辰的苏宗仁,直接大喊道:“父老乡亲们,我叫林大庚,开饭啦!”
“开饭了?好,好啊。”
“大庚老爷万岁。”
这话一出,饥民一个个喜笑颜开。
屁民一个,唯一会的赞美词也就只会这么一句自祖辈流传下来的“某某万岁”。
甚至有人跪在地上,磕起了头。
这一幕,再一次冲刷着儒生们的世界观,都想狠狠抽自己一巴掌。
饥民不想听什么大道理,人家只想吃上一口饭而已,自己特么的逼逼叨叨这么多干什么?
苏宗仁的老脸也有些发烫,还以为自己悟了,却依旧无法改变根深蒂固的思想。
“还是大庚懂啊。”他不禁感慨一声。
哐!
内关,上百战军双臂发力,拉起如有山重的石门。
“你特么防贼呢,内关城门也弄的这么夸张。”
林大庚无语。
很快,众人出城。
没什么废话,直接架起上千口大锅,燃起篝火,而后倒入大米,烹煮起来。
望着饥民满是期望的目光,儒生们纷纷点头,这才是他们所追求的儒道,能够真正的经世济民。
“都特么傻站着干什么?”
“还不赶紧去宣传造城一事,顺便让他们加入忠君爱国宗,登记造册。”
林大庚反手就给林知文一个大比兜,破口大骂道。
顺便让分身给每个儒生都发了本半米高的厚实花名册。
“哥,伱这杀鸡儆猴,能不能换只鸡?”
林知文感觉自己迟早得被大哥拍成傻子。
“滚!”
儒生,最厉害的便是这张嘴皮子。
在这里唯一的作用,自是搞搞宣传。
林大庚靠在墙角根,看着众人,想了想,顿时下令道:“除了猪崽,其它的,都宰了吧,另外,你们也带着猪崽转移到滁州王城吧。”
...
黑石关。
妖兽山泽外围的玄兽养殖场。
分身接到命令,立即将消息上报日落西。
此时,正在给白灵猪按摩的日落西听到消息,老泪纵横:“终于,终于啊,咱们的事业要干到王城去了,养兽一道,大有可为。”
想然,此去王府,自己的奖赏定少不了。
“兄弟们,开干。”
久违的,日落西又热血沸腾了起来,带领着分身们磨刀霍霍向猪猪。
不多久,这僻静之地便响起惨绝人寰的猪叫声,更是散发着恐怖的戾气。
“特么的,老子当年伺候婆娘都没这么尽心尽力。”
“现在,全都给我还回来,哈哈哈哈!”
在癫狂的笑声中,日落西手起刀落,发泄着积攒了许久的怨气。
...
南蛮城。
很快,分身们便将一扇扇猪肉自系统空间内取出。
这白灵猪,多是肥油,瘦肉较少。
却恰是这肥油,蕴含着惊人的灵气,无需繁杂的加工,只需将其片下,铺在米饭之上。
蒸腾的热气,瞬间将肥油融化,所散发出来的香气,纵使苏宗仁亦是不由流下口水。
猪油拌饭,谁能不爱?
“大庚,这花费不菲啊。”
苏宗仁惊叹。
这白灵猪,向来是武者修士忠爱之物,乃天然的修炼宝兽,但数量却是日益稀少,故而就像寻常百姓逢年过节才能吃顿猪肉一般,普通武者修士亦是只能偶尔奢侈一下,修炼的同时亦能一饱口福。
更别提,林大庚这批白灵猪养的极好,肥膘充足,灵气四溢。
当然,这自是多亏日落西这个养猪小能手。
“他们,也是我北央子民啊。”
林大庚长叹一声。
没办法,这特么还得造城呢。
瞧他们一个个,瘦啦吧唧的,身无几两肉,气力没几分,这样造城,得造到猴年马月去。
当然要好好给他们补补。
再说了,他们可都是他忠君爱国宗未来的弟子,自家人总得好好关照,一个人便是1兑换点呢。
短短一句话,令苏宗仁动容。
只怕这北央官吏之中,也只有林大庚是这么认为的。
“真是可惜了。”
林大庚虽是武夫,言粗词鄙,但他却在真正的践行圣人至理。
难怪孔圣说“三人行,必有我师”,于格物致知之道,大庚当为吾师。
当初先贤,也定是于游历间,看世间百态,心有所感之下,才能说出种种流传千古的大道真言。
而今学宫子弟,却只知深居殿阁,读圣贤书,而不悟其中理,难怪学宫没落至斯。
若非这林大庚及其弟,只怕朱思聪等儒生也不会觉悟来此。
苏宗仁长叹连连:“若他是儒生,该多好啊。”
感慨的同时,苏宗仁亦是下定决心,要将此事传回学宫,让各殿祭酒派来更多儒生。
这蛮荒之地,如人间地狱,世人皆弃?
不!
这分明就是悟道龙场,它是学宫变革崛起之始。
苏宗仁眼中燃起斗志。
就在他浮想联翩之际,不远处,一股磅礴之气突然爆发。
其势,正大刚直。
正是浩然正气。
“是朱思聪,他突破儒师了。”
苏宗仁激动的呢喃着。
下一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