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签订邺城条约(2 / 2)
孙策率残军退到安庆,准备乘船撤回江东时,陆逊和步骘率领六千水军,三百条大型战船,在江中拦截江东战船。
淮南与江东第一次水战爆发。
由于淮南水军战船上安装了新式武器——排杆,是在战船上竖起一根巨木、挂上石锤,等敌人战船靠近时,砍掉绳索,排杆会向着一边重重倒下,砸毁敌人的船舱、甲板。
这一战淮南水军出其不意,击沉江东六百多艘战船,击杀三千多水军,俘虏五千多人,缴获一千多艘大小船只。
最终孙策只带着二十条船,不到一千人回到江东。
贾诩命令于禁率军进入丹阳,丹阳江东军主动撤退,曹军重新夺回丹阳。
并跟荆州军合作,同时进攻豫章,击败镇守在柴桑的周瑜,两家平分豫章。
江东军全面大败。
——
当消息传到河北,袁绍君臣目瞪口呆,怎么会这样?
一开始南边传来的是好消息,孙策连战连胜,攻占庐江,他们高兴坏了,立即让荀谌进城找曹信谈判,趁机压价。
曹信将赔偿降到五十万石,少要五十万石。
袁绍不答应,只给二十万石,其他的两个条件一概不答应,表现得非常硬气。
可才过了五天,形势急转直下,曹军和荆州军五路齐发,杀得江东军丢盔弃甲,丧师失地,败得比袁军还惨。
“爹,孙策败了,怎么办?”
袁尚愁眉苦脸地问道。
过了这么多天,曹贼要在邺城祸害多少良家美妇,一想到这个他心里就难受。
袁绍叹了口气,
“友若,去谈吧,三个条件都答应他。”
“是,主公!”
荀谌拜了拜,再次进入邺城谈判。
“哈哈,荀先生,欢迎欢迎!”
曹信站在城主府门口大笑道。
“曹将军,你赢了。”
荀谌无奈地道。
“哈哈,我们两家罢兵言和,是互利共赢,荀先生也不用太沮丧。”
曹信拉着他大笑道。
双方进入城主府洽谈。
谈了三天,敲定一份《邺城条约》,在原有的三个条件之上,河北再多送出三百位世族贵女,与曹军和亲。
和亲之后,两边出现很多亲家,这也是一件喜事。
条约签订后,袁军退出青州,臧霸张辽奉命驻守青州,河北再交出小皇帝、五十万石预支粮草、财货、三百份婚书。
合约达成,曹信率领曹军离开邺城,随行的有小皇帝、质子袁谭、六千多降军,及粮草财货无数,满载而归。
曹丞相率领众文武在黄河岸边迎接他们大胜归来。
“呜呜呜~子玉,你辛苦了。”
曹丞相拉着他不停抹眼泪。
“哈哈,丞相,不辛苦,邺城比许都繁华,好玩的东西有很多,不信你问问子和、子修,他俩在邺城玩得太美,都不想回来了。”
曹信拉着曹昂和曹纯做挡箭牌。
“嘿嘿,邺城确实很不错。”
曹昂曹纯点头笑道。
“你们也辛苦了。”
曹丞相把两人推开,拉着曹信继续哭道,“呜呜,子玉,你叫我大哥就行,不用叫丞相,太生分了。”
“呃,好,大哥!”
曹信笑容僵硬地点点头,比起这个哭唧唧的曹丞相,他还是更习惯那个经常黑脸的曹老大。
但曹丞相为什么突然变得这么爱哭?
难道是受到刘皇叔的传染?
“子玉,这一次你立了大功,我要向陛下表举你为大将军,冠军侯,你觉得怎么样?”
曹丞相盯着他问道。
“大将军也太夸张了,我原来是安南将军,升一级镇南将军还不错,还有什么冠军侯,不太吉利,我不喜欢。”
“子玉,你别推辞了,你军功赫赫,朝廷上下没有人比你更适合这个位置。”
“大哥,我真当不来,就算你举荐了我也会请辞。”
曹信坚持道。
“好,此事容后再议!”
曹丞相松了口气。
回到许都后,皇帝刘协亲自率领文武百官,在许都城门前迎接曹信等人回归。
曹信看到曹丞相脸色阴沉,就知道这是皇帝在自作主张。
皇帝命百官上前夸功,历数曹信的功劳,以前的平定南阳、平定扬州、平定徐州。
这回击败袁军主力,成功阻止袁军南下,占领邺城,逼迫伪帝退位,夺回青州,还把南边击败孙策的功劳归结到他身上。
说他功劳巨大,加封他为大将军,冠军侯。
曹信上书拒绝,表示接连多年征战,身上旧伤复发,需要休养,归隐山林。
后改封他为车骑将军、琅琊县侯。
车骑将军位置仅次于大将军、骠骑将军,在卫将军及前、后、左、右将军之上,位比三公,金印紫绶,假节钺,可统帅十万兵马。
曹信三次上书婉拒,曹丞相亲自来他府上劝说,要他接受,不然夏侯渊、徐晃、颜良这些人没办法升官。
曹信才接受车骑将军一职。
——
“唉~终于回来了!”
邺城,袁绍坐在马背上,望着高大的城墙,心里既欢喜又愤怒,心情极其复杂。
这一趟南征,损失太大了,早知道就不该听袁术的胡扯,这袁术真是个扫把星。
“父亲,我想先回家看看。”
袁尚心里慌慌地说道,他很想知道自家妻妾被曹信玷污了几个。
“去吧,顺便去看看你娘她们。”
“是!”
袁尚拍马跑了。
“拜见主公!”
辛评率领留守邺城的官员在城门口迎接。
“辛仲治你竟然没走?!”
袁绍看到此人勃然大怒。
“主公,属下是主公臣属,自然该留在邺城等候主公回来。”
“混账!你投靠曹贼,替曹贼攻打我军,来人,将这叛贼抓住,五马分尸。”
“多谢主公赐死!”
辛评坦然接受。
“主公息怒!”
邺城的官吏纷纷站出来替辛评求情,说曹信本来准备屠城,是袁谭、辛评等人主动站出来求情,表示愿意合作,才让曹信放过邺城二十多万百姓。
袁绍冷哼一声,不太相信这话,曹信要用邺城百姓当筹码,怎么会屠城?只是看到众人都来劝谏,他也没再让人斩杀辛评。
但第二天辛评留书自尽,以全名节。
世人皆赞叹辛评忠义无双,世称辛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