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八章 钱粮(2 / 2)
先礼后兵。
冯双礼此人善于专营,让他对付缅甸那帮人恰如其用。
缅甸崇山峻岭,又多瘴气,以大明此时的国力,想要劳师远征,彻底征服缅甸完全不现实。
满清巅峰时期举全国之力尚且没有征服缅甸,大明现在主要精力又是在中原,想要强取那是痴人说梦。
而大明又是急需与外夷通商。
看似通商缅甸是一个空中楼阁。
但朱肆对于打通商路,依旧有信心。
因为他打算换地!
孟艮府甚至孟链司都可以割给缅甸(现在叫东吁国)又如何?
以此换得金沙江还有沿岸三十里的经营权,甚至不要求永久,只需要租借二十年即可,其中通商的利润甚至可以分润一些给东吁国。
如此丰厚的条件,不怕东吁国不答应。
若是不答应,打到他答应为止。
一边是丧师失地,一边是获得中华教化之地,并且坐拥金山。
东吁国王平达利是个聪明人,知道该怎么选。
至于二十年以后,朱肆若还不能收复中原,征服东吁,那他直接找块豆腐撞死算了。
当朱肆将他的东吁战略全盘拖出后。
换来的是疑惑与不解。
毕竟割地给外邦蛮夷,无论是李定国还是雷跃龙都不能答应。
区区蛮夷,武力征服即可,何须如此。
但是文安之却陷入了长久的沉默,思考了很久才问道。
“敢问陛下,你能确保能在东吁接触外夷,并且确保能够获利颇丰?”
朱肆毫不迟疑的答道:“当然如此!”
文安之要了呀问道:“敢问陛下,你拿什么保证?你久居中国,如何得知番外之事?如何确保夷人有如此雄财,能够供养明国军需。”
面对文安之的质问,朱肆当然不能说自己是从历史书学的,但是这种家国大事,又是割土让利的事情,朱肆必须给他们一个信服的理由。
没有他们的支持,这件事情也推行不下去。
“我与天主教的教皇通过书信,还有锦衣卫,朕早在前几年就大量派遣出海,了解虚实,故而才成竹在胸。”
皇帝与教皇有书信往来,这大家都是知道。
之前为了让天主教出兵,朝廷都让皇后与太后都接受了天主教洗礼,并且还有外国名。
国难当头,大家都不是迂腐之人,什么儒家教化,什么传统文化统统滚到一边去。
骗骗外夷这种事情,大家都没有心里负担,
只是锦衣卫这个谎话说出口后,李定国顿时尴尬不已。
倒不是他识破了天子的想法,而是天子前几年为什么要瞒着他偷偷进行此事,怕还是对他有些不信任。
尽管现在君臣早就没有芥蒂,连成一心。
但这种事情公然说出,还是让他不自在与羞愧。
雷跃龙与文安之显然也意识到了这个情况,默契的不提此事。
同时心里也不仅有些嘀咕,天子如此韬略,早就在几年前布局了,为何要隐忍至今?若是他早拿出这些本事,孙可望也不至于背叛投清,后面局势也不至于如此岌岌可危。
甚至更早的时候,大明还拥有两广的时候,那时什么又没有李定国,孙可望这样的强人,为何也表现的那样懦弱。
这个问题不能深思。
朱肆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急忙找补:“这些都是教皇主动邀请,想让朕对他们更了解一些,朕只觉得是小事,迷迷糊糊就答应了!”
这个解释虽然经不起推敲,但多少是个解释。
现在百废待兴,几人没有那么多闲功夫琢磨此事,便只好接受了这个解释。
目前首订105,权当110了,更新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