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定章 悟道大陆和天庭,以及柳寒烟讲史,跳过不影响阅读哦(1 / 2)
故事舞台
悟道大陆:面积约722亿平方里。(此地没有千米,公里的概念)天圆地方,天高地阔,陆地面积约等于100个地球,分5州4海,
五洲之上栖息着,人 妖 魔 鬼 巫等凡俗界生物,和其他生物组成悟道世界的百族万灵生态,称为凡俗界。为渡劫飞升修行者的生存修道之地。
异界天道天庭
天庭:大陆天空在往上飞三万三千丈,突破界域隔膜,进入三十三重天,是为天庭所在地,为凡俗界生灵修道渡劫飞升后的所在地,是 道 儒 佛 妖 魔 鬼 巫,联合发起的修士组织,协调管理各宗修士,与天道一起监管、保护悟道诸界。同时也是抵御虚空海邪魔的重要组织和防线。
老子讲道传法后依托《道德经》分出无数流派分支,各分支不同,专注的修行重点也不同,依照种族、修行法的划分分出7大流派:
道 儒 佛 妖 魔 鬼 巫合称七宗。7宗又有两处祖庭,分别由当初听过老子传道的修为极高的修士管理,
两处祖庭:一处在中神州道祖山,主要研习和完善修行法,称为神州祖庭;
天庭:
天道司:7宗祖庭宗首、祖师级人物的联席主理,由于天道(意识)刚觉醒3万年,由他们负责与天道对接兼制衡
飞升司:7宗祖师级修士共同掌管,各自负责本族及同道,众人平级。统管一切修士修行相关,和飞升的渡劫的安排,以及飞升后的神职分配。
妖魔司:统管妖、魔、巫3宗修士的引导和镇压。
众生司:道儒佛三宗主理。监管和维护下界百族万灵的有序繁衍,包含凡俗界的妖、魔、巫社会。
天军司:天兵天将的直接管理部门。由7宗共同管理。雏形是7宗擅斗战的流派分支构成,后续由飞升而至擅长斗战的修士填充进来。有 7军,互相配合与邪魔作战。
黄泉司:主体在九幽黄泉界,由鬼族和7宗分派的修士共同管理。
主要负责管理鬼、巫两族,以及死后化鬼的各族真灵,引导其轮回或有 序回归虚空。内设2个分支部门协助作业。分别是,轮回司,主脑为少司命(巫族渡劫期修士),负责真灵轮回引渡事宜。
青灯司:大司命(巫族修士)负责,主要职责是抓捕、封印不愿归于黄泉的恶 鬼、死去的修士真灵,维护凡俗间阴阳秩序,大司命来源不详。
将作司:7宗擅研发的能工巧匠流派构成。负责研制开发法器,其成果造福服务于凡俗和修士。
新设置的探索司:渡劫飞升之后的修士履行神职千年后化仙的修士,如果致力于探索虚空海,可加入这个组织,由天道司直管的,探索的新世界如果合适,会被施法拖到天庭进前,由悟道世界天道吞噬,或培养成附属小世界。
黄泉界:悟道大陆地下,阴属生灵和鬼族的栖息地,据柳寒烟说,是7万年前邪魔大战中,陨落的生灵太多,由鬼城落入九幽新形成的界域,九幽黄泉界由始祖鬼王领导,内设黄泉司、轮回司隶属天庭,邪魔大战中,肉身陨落的海族祖龙之一在此地修养,被册封为烛龙。
五洲:
东胜神洲:面积约330亿平方里。主体为人族,雷同神州历史中的 汉唐,混居其他百族万灵,是战后人族的主要栖息地,人皇飞升后,经由3万年发展,有7国(燕赵魏韩秦周唐 )和平共处,与自治千城构成人族的国家和城邦,人族人口恢复到90亿,类似神州的农耕文明。
南部坦洲:面积约120亿平方里,百族混居,邪魔入侵的最初之地。为防备邪魔的入侵如今坐镇着,7宗中斗战最强宗门的大部分分支。道宗、儒门,及其分支诸子百家、佛门 三宗为主。人族约20亿,其他生灵混居约30亿。
西牛贺洲:面积约98亿平方里,妖族、魔族为主,万灵(动植物)得修行而化灵而生 ,化灵人口约10亿,由妖魔圈养着无数未化灵得形的非普通动植物,为其他3州,优质肉食的主要提供地。由妖族魔族按氏族类属划分族类,分而治之,由天庭妖魔司直属。
北俱芦洲:面积约90亿平方里,人族,妖族分支巫族在此地占主导地位。
中州神州:面积35亿平方公里。被修仙七宗,视为祖庭。道祖传法的最初之内,大陆中间屹立着高三万三千的道祖山,连通天庭和黄泉界。
四海之上还散落着星罗密布着无数岛屿,总面积约49亿平方公里。
四海:以中洲为支点,称为东南西北海。环抱着5洲,与五洲之内的河湖内海勾连。生活着战后至今恢复到330多亿的生灵(原先包含海族约有1000亿人口)。四海中心各自有连通邪魔诞生之地的虚空海眼,坐镇着以4海龙王为首的龙族和其他海族。四海为虚空邪魔最初的入侵之地。
虚空及邪魔:悟道大陆外界的虚空海(现实的宇宙),内里诞生着无数类似悟道大陆这样的世界。诸界生灵死去后,自我的真灵游荡至此,不知多少年后,会被虚空海中的各个大世界牵引,经世界洗礼,真灵淬炼重新投胎轮回。
受凡俗情绪的污染无法被无大世界牵引,淬炼投胎的真灵堕落后化为邪魔,对生者和生者的世界充满恶意和毁灭意识,
邪魔入侵大战:10万年前紧邻悟道诸界的,虚空中诞生待到邪魔,受凡俗情绪的污染,琴音,有四海海眼中杀出,汇集在南海周边,自南部儋州登陆,进而扩散席卷五洲之地,导致悟道大陆诸界生灵死伤无数。间接导致黄泉鬼城,因容纳的死去灵性太多而坠入九幽形成黄泉界。
——李泠珏的修仙小知识——
这里是柳寒烟讲史的完整版,也就是本书初始的设定:
“那七人靠近玉碑,准备详细研读,瞬间就读懂了文字的意思。如你们所想,那就是元初道藏!
这是是两篇经文。上篇《道经》下篇《德经》两篇经文合称《道德经》;道经的开篇刻着个人名,李耳字伯阳,楚国人。”
修士首领各自拓印完经文,三叩首后便飞身而下。待拓下的经文在各宗传阅完毕后,便共尊此初始传法地为修士祖庭,传法者李耳为道祖。由7位强者倡议,各宗派修士回去参悟两经百年,百年后再回此地交流所得。
此后诸界万般修法体系,陆续被前辈修士参悟出来;比如儒家的孔语,佛家的释迦经,皆有各宗修士自此两篇经文而悟出。”
“百年后,七宗修行有成的修士齐聚祖庭山交流感悟,切磋所得期间,各宗修士发现,少了许多曾经熟悉的面孔。交流一番才知道,虽然自道祖传法讲道后,诸界争斗相比以前少了许多,但还是有很多同道陆续陨落在各种纷争中。
于是由道门、儒门的修士提出组建一个各司其职调解纷争的修士联盟管理天下间的生灵,以减少纷争,其余五宗的大部分修士,也纷纷赞同。
有各宗领头人仔细商议好细则后,各宗宗首宣布天庭成立百祖万灵归其治理下;这也是如今悟道诸界天庭纪元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