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1 / 2)
离开了金莲广场,小雨这才把心思放在买礼物上。后面护卫赶紧打了几下马鞭追上了小雨:“小姐,小姐。”
“何事?”
小雨停下马来问着。
“你能不能给我看看你的手心。”
“哦,看吧。”
小雨把手掌摊开,刚才出血的地方光滑平整,甚至连一块伤疤都没留下。
“怪事?”
护卫嘀咕着。
“记住,这件事情保密,就连你家主人都别告诉。不然下次可再也别想跟着我。”
“行!”
护卫虽然口头上答应着,歪着脑袋心里却在想;‘为何连王爷都不能说,不是快成一家人吗。’
小雨不在理会护卫,“驾,”
马刚起步后面又传来叫声:“雨燕,等等我。”
一听这声音小雨郁闷着,可是不远处一位妇人一听这个名字,激动转过身来。
“啊。”
妇人尖叫声钻入耳朵,小雨不由自主的揪了一心,连自己都不清楚心里为何会有这样的感觉。
她转头向叫声出看去,不远处一妇人跌倒在地上,在地上呻吟着手扶着脚腕。
“夫人,你怎么了?”
小雨跳下马跑到了妇人的身边焦急的问着。
“姑娘,我脚扭了。”
“你别动,我来看看。”
小雨摸了一下骨头,见骨头没事才问着:“夫人你先在凳子上坐着,我去给你弄点水敷一下,不然会肿起来的。”
小雨向着边上的一条河走去,取了一块手绢用水打湿后才回来:“夫人,我给你敷上,你家住哪里,怎么没家人跟着吗?”
“就我一人出来买点年货。姑娘,刚刚听人喊你叫雨燕?”妇人边询问着,边仔细的看着小雨的模样。
“嗯,我是叫雨燕。夫人你找人吗?”
妇人又问着:“姑娘贵姓?”
“免贵,姓谷。稻谷的谷。”
“哦。”
妇人应了一声,内心充满着忧伤与失落。
此刻都已经到了腊月底天气阴冷,树枝上仅存的几片叶子随着刺骨的北方吹过,飘飘荡荡的落在小雨的脚下。
历明翔已经赶了上来,道:“雨燕,我们找个地方聊吧,你看这冷风吹的,别病了。”
“也对。夫人我来背你。”
“不不,姑娘,你怎么背的动我,谢谢你,扶我一下就行。”
“没事,你们帮我一把。”
“小姐,怎么能让你来背,我来。”护卫连忙劝着。
“不不,你们两都是男的,要是别人看见会坏了妇人的声誉。我能行,把她扶上来,我们去对面的茶楼吃点东西。”
“行。”
护卫一看小雨坚持着,也就不在多说什么。因为小雨的确说的有道理。
妇人趴在小雨的背上还真的吃惊不小:“姑娘,想不到你的力气还真大。”
“夫人,我从小生长在山里面,每天要背六、七十斤的柴火还要走山路,这平地上根本没什么。”
“真难为你了。”妇人听了小雨的话心里也是心疼不已。
说话见他们四人走进了河对面的一座茶馆。护卫大声道:“小二,来一壶茶,再来点吃的,我们还没吃午饭呐。”
“好的,客官,马上就来。你们要什么茶?”小二手里拿着抹布问着。
“小姐,要什么茶?”护卫问着。
“夫人,你喜欢什么茶?”
小雨问着妇人。
此刻这名妇人心里十分的感激,素不相识的人还能如此的热心,连忙道:“姑娘,你喜欢什么就点什么,我真的随便。只要是姑娘要的,什么都行。”
“我看你们来壶碧螺春吧,这是客人最多的选择。”伙计见三人互相问着,还真的有点不耐烦。
“行,你就上吧,有什么吃的都拿些尝尝。”
“好,小姐稍等。”
茶跟点心一会就上齐,四人才安稳的坐了下来。小雨随口问着:“夫人,怎么就你一个人出门,也没个丫鬟跟着?”
“不瞒姑娘,我们家里也不富裕。我丈夫就是一个小捕头,整天在衙门里面忙几天不回家也是常有的事情。家里还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去年才刚刚成家,也在他爹手下当个下捕快,小儿子还要念书。家里一共也就三个下人帮衬着。媳妇刚刚有了身孕,这家里也有不少的事情要忙,也只好自己出来采办年货。谁知道还碰上这种事情。”
“原来如此。”
小雨点点头也是十分的同情这一家人。:“你大儿子几岁了?”
“今年刚二十岁。”
“捕快的酬劳有多少?”
“说出来也不好意思。一月才十二两。不过有额外的米粮还发一点。过年过节的还能发十几两已经不错了,这还要看上面给。没失手还算稳当,要是来个案子破不了,我看这十二两都悬。”
“就这么点银两?”小雨还以为京城很富裕,一定比乡下日子好过。
“在京城还算是高的,要是在京城外的县衙,这捕快的工钱才六、七两。本来想做买卖,可是孩子从小打打杀杀的,就是不好好念书。生意做了两回都黄了,最后还是做了老本行。”
“夫人,我刚搬来京城住,家里还需要增加护卫,我给你们五十两工钱,过节还有过节费,你问问你儿子愿不愿意来我这里。”
“真的,你真的出这么多的工钱?”妇人按捺不住心里的喜悦又强调了一句。
“真的,如果你愿意就行。”
“愿意愿意。这工钱涨了这么多,我还嫌少我还是人吗。”
“行,你家住哪里,我送你回去。顺便让他明天就过来。”
“姑娘,还让你走一趟真不好意思,你就把你家的地址告诉我,明天让我儿子找你。”
“没事,夫人,我闲得很。”
“姑娘太客气了,………”
两人一问一答就像是多年认识的老朋友,一谈就是半个时辰,让两个男人都插不进半句话来,历明翔差点崩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