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六章 君上!(1 / 2)
第128章 君上!
杭州城。
驰援江阴的十三万援军已经出发了,这两日,朱常淓也算是了却心事一桩,轻松不少。
书房内,朱常淓正捧着韩霖送来的徐光启着作细细研读。
门外韶光好,帘卷秋风清。
始皇帝疯狂的汲取着这个时代的先进知识,一闲下来,他便会钻在书房里,就像是那寒窗苦读的学子。
李宝端着一碗汤羹轻轻走了进来。
“殿下,歇息片刻吧。”
朱常淓闻声,放下了手中的书卷,慨然叹道:“这徐阁老若是还活着就好了!”
“还好有韩侍郎在。”李宝回答道,顺便将手中的汤羹递给了朱常淓。
正要端碗,此前那心尖绞痛之感忽然迸发,这回,来的异常猛烈,朱常淓狠狠揉搓着胸口,连声疼的直冒冷汗。
李宝吓了一大跳,急忙转身,要叫医官。
“慢......”
朱常淓喊住了李宝,李宝不解,只好转身回到朱常淓身边,一脸担忧。
歇息一阵,刺痛感渐渐消失,朱常淓长长出了一口气,然后急忙起身,匆匆朝着房外走去。
李宝紧追其后,不知道潞王要做什么。
王府门外。
正对着大门的街边,蹲着一个中年男子,正静静注视着王府,脸上有些犹疑之色。
王府的侍卫们也在盯着男子看,脸上充满了警惕。
潞王府临着主街,朱常淓并没有为了安全扩大卫戍禁区。
只是在门口安排了轮值的班直侍卫。
男子已经蹲在那里许久了,自然是引起了侍卫们的注意。
就在这时,朱常淓匆匆从府门中走出,开始面色焦急的四下张望起来。
李宝莫名其妙,不知道这潞王殿下在找什么,但又没敢问,也跟着四下查看。
男子见有人出来,只觉得心跳加速,就像是要从胸膛中蹦出来,顿时从地上站起,呆呆地看着府门前的那人。
朱常淓的视线最终是定格在了正对面的男子身上。
四目相对,仿佛时间凝滞一般。
任那街市喧嚣,此时也入不得耳。
任那秋风萧索,此时也迷不了眼。
看那人,静无言,又哽咽,是泪涟涟。
正此时,街无人,心相颤,是意阑珊。
朱常淓伸手欲召,却激动地手有些不听使唤。
李宝盯着对面那汉子,个头中等,身形壮实,面相方正,一副农人打扮,背后吊着斗笠,但其身上,处处透露着王侯将相的气质。
这让李宝不禁暗暗猜测是不是又是一位前来投奔避祸的藩王。
这府上已经有唐王与楚王客居了,这再来一个,那可就热闹了。
朱常淓站在那里,望着熟悉的面孔,心中的感觉十分奇妙。
跨越千年的相见,喜悦之情,尽化作相顾无言,只在微微一笑中,彼此了然。
男子缓缓走来,朱常淓也急忙下了台阶,走到了男子身边,把住了他的手腕,拉着他往府中边走边问道:“可曾用饭?”
“还未,一大早便来了。”
“走,先饱餐一顿!”
“谢君上。”
李宝跟在后面听得一头雾水,君上?
此人为何称呼殿下为君上?看来应当不是王侯宗亲了。
王府上房正堂,两人落座。
李宝遣人去膳食房传话准备酒菜。
“将军果然不忍独弃寡人!”朱常淓开怀笑道。
“王于兴师,修我戈矛!”王翦眼眶有些发红,声音略有颤动地答道。
尽管眼前的君上换了容颜,但王翦一眼便认准了。
他心中震惊,但转瞬又自嘲起来,连自己都莫名其妙的重生,那君上再世又有何奇怪!
府门前,朱常淓腰间的佩剑王翦一眼就认了出来,那是定秦剑!
朱常淓问起了王翦这一路上的事情,王翦便一一说来,君臣二人聊得热切,可一旁侍立的李宝听得却是心惊胆战。
乖乖!我都听到了什么啊!
那一刻,李宝感觉自己的名字已经在阎王爷的生死簿上写下了第一笔。
他的心中渐渐有了一个天马行空的猜想,但是他不敢深思。
站在那里,李宝紧张的汗水已经打湿了后背,他想找个由头抽身离开,却又不敢插嘴。
侍女们很快上齐了酒菜。
朱常淓与王翦对饮起来。
看着眼前温文尔雅的君上,王翦觉得始皇帝身上的霸道之气变得内敛了许多,倒是王者风范更加浓厚。
想来许是环境的改变,亦或是经历所致吧。
李宝小心的为两人添酒,时不时就偷偷观察着王翦。
寡人?君上?王翦?
不会......
李宝心中更加确定自己的那惊天的猜想是正确得了。
君臣二人正在开怀畅谈,门外忽然来了一名小内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