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 屠杀是假(2 / 2)
阿季拱手向杨令佩,道:“请娘娘移步宫门口。”
杨令佩看向阿季,凄楚道:“苻将军,你把爷带到哪里去了?本宫想再瞧瞧他。本宫横竖是有罪之人,就成全本宫这个念想吧。”
“待娘娘移步宫门口,便能见到陛下。”
阿季撒了谎。
方才那人,并不是朱瑁。
他在大齐的时候,蒙秦琨玉所助,换了张面皮,蒙混了世人。
此番,他想出这主意,与军营里关押着的秦琨玉做了个交易:一张面皮,换她随薛漪平安回锦都。
秦琨玉答应了。
阿季找了个身型与朱瑁差不多的男子,脸上覆了面皮,有七八分相像。但足以蒙蔽神思紊乱、惶惶不可终日的杨令佩。
见了“朱瑁”,杨令佩强撑着的伪装坍塌了。
强于任何刑罚、逼供。
“请娘娘移步宫门口。”阿季又说了一遍。
真相必须被世人知晓。
那么,这场战争才有正义之名。
此后的天下,才不会有人再以“匡扶正嫡”的名义作乱。
这一点,从他假意“屠城”起,便想好了。
鸿鹄放出宫的小太监没有出京都,而是在京西花市谋了份差事。他在宫廷的花房待过,能培育出宫中才有的“南国丹若”。安香在满城寻找梅川时,发现了这个小太监。安香有细作的敏锐,她觉察出这小太监不一般。她神不知鬼不觉地将他带回军营。用军营中审人的手段对付小太监,自然不在话下。三下五除二,安香得到了真相。
鸿鹄让他假意向南平报信,这说明,杨后才是朱瑁之死的最早知情人和策划者。
杨令佩失去孩子的那天深夜,小太监其实在宫墙外并没走远。他听到了杨后的痛呼,以及鸿鹄的慌张。
安香将此禀于阿季。
阿季明白了杨家的野心,也明白了,所谓的“正嫡”,其实早已没了。杨家紧锣密鼓地从各地筹措兵马。
如此,与杨家的战争必不可免。
在十安街水湄巷,他与杨令休对峙。
他发现“假梅川”身旁的那几个人,虽然穿着京都的服饰,说着京都的话,但是,他发现他们的鞋底有虎纹。虎纹是南界军中才有的标识。
阿季意识到情势的复杂。
除了杨家,还有外族的人卷入这场纷争。
他不动声色地回了营,没有揭穿。
既外族人想让京都乱,那便乱给他们看。
反正,与杨家的仗,总是要打的。
从杨令休手中逃脱的苏星阑,带着舅舅,进入军营,求见苻将军。
苏星阑见到阿季,第一句话便是:“将军,星阑不才,愿助将军寻到梅医官。”
他没有说“愿助将军谋得大业”,也没有说“愿助将军旗开得胜”,他说的是“愿助将军寻到梅医官”。
他知道阿季心中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战争,大业,不及妻儿安好。
说来多么可悲。巍巍皇族,每一个当权者都忌惮他,以为他野心勃勃。
唯一看穿他没有野心的,竟是一个十余岁的皇家少年。
阿季决定赌一场。
他知道,他若亲去寻找梅川,纵是寻到,也恐绑架梅川的人鱼死网破,伤到梅川。
这少年或是一个很好的契机。
可智取,而不可强夺。
他声势浩大地展开一场“屠杀”。
外族的人以为计谋得逞,欢天喜地回子虚楼禀报。苏星阑一路尾随他们,摸到囚禁梅川的地点。识破大齐与南界互相勾结的阴谋。以鼠成兵。救回梅川。
一切尽在掌握。
而与杨家的厮杀,也有了胜果。
眼下,最要紧的,便是将杨令佩的所作所为昭告天下,为城中的厮杀、为近来的动荡寻一个尘埃落定。
“请娘娘移步宫门口。”
阿季身后的兵士齐声道。
杨令佩出乎意料地平静。
她点头,道了声:“好。”
宫门,墙头。
杨令佩一步步走上去。
每一步都走得稳牢。
她的裙角被风吹起。
城墙下,是成队的降兵,京中的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