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苻家军的令牌(2 / 2)
她们是拿准了新帝初立,万事求安,不会贸然动粗。
梅川打量着人群中哀戚的妇人们。
杨晋被阿季斩杀,杨令休在与苻家军激斗中战死了,杨府中无人主事,这几个妇人焉能有这么大的胆子、这样的主意,敢来闹事?背后定是有人指使。
她想到了薛漪的那句:早些离开,切切切。
为何这番话从薛漪口中说出呢?
难道薛漪知道什么,却碍于种种原因,不便说出来吗?
恐怕,这场风暴还未全然过去。
阿季上前走了一步,梅川连忙拉住他,走在了他的前面,与那些妇人道:“各位怎不到灵前哭去?”
杨老夫人用袖口拭泪,道:“娘娘死得不明不白,灵前如何安生?”
“老夫人慎言。这一向里,杨皇后做了多少孽,老夫人难道不知?新帝仁慈,留其尊号,以皇嫂之礼亲自治丧,来日,还可入皇陵,享后世香火。老夫人难道连这份哀荣都不肯成全杨皇后了吗?”
杨老夫人冷笑:“全贵妃倒是巧言令色。先帝尸骨未寒,就抱琵琶另上别船的本事,皇后娘娘没有。才落得今日!”
梅川笑了笑,注视着她的眼,低声道:“老夫人留心,莫要被他人当了刀使。”
杨老夫人眼神闪烁,低下头,不言语。
梅川高声道:“老夫人尽管带着人来此处闹。新帝纵便是仁德,可将军却是个嫉恶如仇的人。杨府有什么账,想必老夫人深知。若翻出来,届时,来请老夫人的人,可就不是宫里的侍卫,而是大理寺的官兵了。老夫人做了一辈子的一品诰命,想来,是没有吃过崖州劣水寒风的苦楚。”
杨老夫人吓得面色一白。
杨府干的那些事,哪一桩禁得起细究?
新君是从民间来,前事不晓。
原以为时至今日,无人理论。
梅川的话,让她心惊。
她起身,掸了掸身上的污雪,起身回府。
其余人等忙跟着她去了。
阿季和梅川这才入得慈元殿来。
宫中各处已然都披上白布。
星阑一身缟素,在灵前烧纸。
隔着火光,阿季打量着他。
听人通报说“苻将军到”,星阑连忙起身:“将军来了。”
此等君王礼遇,非一般人臣所有。
阿季看着他的眼,红通通的。看来,一夜未睡,是真的。
“敢问陛下,那些言官现在何处?”
“在文德殿中。”星阑道:“好话道尽,他们就是不肯走。说是杨后的死因,一定要个说法。”
“那么——”阿季的询问中,带着试探:“杨后之死,陛下有什么看法?”
“皇嫂之死,有异样。并非自戕。应好好查个清楚。”
“哦?”
阿季联想到自己脑海中闪过的疑惑,若杨后的死当真与星阑有关,星阑必会竭力遮掩此事。
先帝大去,杨晋也死了,就连贴身侍女鸿鹄都死了。杨后心灰意冷,无心恋世,自我了结。于情于理,也能说得通。
可星阑如此笃定地说,要好好查个清楚。
看来,对他的误会,竟是多虑了。
阿季心头轻松不少,与梅川对望一眼,梅川显然也想到了此处,二人心意相通,彼此微微点了个头。
“将军可还记得五公主府上的赵统领?”
“记得。”
那个痴心护主的莽撞汉子,阿季是印象深刻的。犹记那晚他与杨后撕扯后,便消失了。怎么寻都寻不见。阿季以为他追随南平公主去了南界。
“星阑问过医官,皇嫂是心梗而死。可她素来并无心疾。医官说,很有可能,是被迫服下了大量的朱砂。丑时三刻,舅舅在宫墙西南角,发现了赵统领的尸首。他怀中有一包朱砂,手中握着一枚令牌。将军猜猜看,是何处的令牌?”星阑缓缓说道。
梅川恍然明白了,脱口而出道:“想来是将军府,或是苻家军军中的令牌。”
“梅医官果然聪慧至极。是苻家军军中的令牌。”星阑赞许道。
朱砂。
令牌。
杨后死与不死,并不打紧。
借杨后的死,离间星阑与阿季的君臣关系才是真。
引星阑以为是将军擅作主张,不择手段,欲专权行事。引将军怀疑星阑苛待皇嫂,过河拆桥,欲打压功臣,江山错许。
新帝位置还未坐稳,君臣便可先行乱起来。
阿季道:“陛下似不欲遮掩,反倒想张扬此事。”
星阑颔首:“将军说得是。”
他并没有如瑶琴所说“慌得了不得”。
他守在慈元殿,人虽未动而知千里事。每一步,都有进有退。
须臾,他俯身,行了个大礼:“接下来,有件事,求将军成全。”
阿季连忙相扶。
梅川已猜到他想做什么。
主少国疑。新帝年纪轻轻,欲服众,光靠礼遇群臣是不行的。
他得立威。
他得做出一番功业来。
现下,便是好时机。
“将军可知碧龙玺?”星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