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尼西亚局势(2 / 2)
此时1500守军编入了左千山的部队。
不过这支部队没有升级按钮,而且与他的本部赛里斯战团隔开,一眼看上去就不是一家人。
有点因为他的官位,而被暂领的临时部队。
进驻之后的左千山开始思考战略,并派出了手下前往城内各地,宣读尼西亚总督、希乌纳斯的命令,同时,向其余15城收缴军饷、征召马匹、食物的命令,也伴随着骑兵向四面八方而去。
「恭喜您拥有一座自己的城市,并提升至3级,系统解锁城市模块。请再接再厉,维持一支一万人的部队,超过1年时间,则可开启下一等级。」
再度打开部队的界面,发现此时已经解锁了「城市」模块,而且部分士兵又可以升级了。
此时部队的资产仅仅金币,但全体升级的话,需要付出当前周薪的十倍,提升等级,则需要花费金币全体升级,而且周薪直接干到了2600金币/周。
升?还是不升?升一半?
左千山想了想,还是全部升级。战争疑云就悬在头上,不升不行。新兵无甲,且技能低武器差,战损率太高了,如果不升级,全靠一级兵,那估计一开战,全场都是“噫、呃、啊、哎!哦吼!”各种兄贵叫声,然后黄字红字刷一大片。
别问左千山是怎么知道的...他依旧记得500新兵守城,6000大军将他射爆时的画面。
为了胜利,必须升级,必须拥有自己的精锐,而且骑兵部队必须快点筹建起来,等这场战斗过后,就差不多得筹建了。
拜占庭的军区总督,行政、军事权一把抓的,也就是土皇帝。
一旦尼西亚军饷收上来,这点钱就是九牛一毛,他还在乎这点钱么?
反正钱花都花了,索性再次招募了1500新兵,均匀分散到左军右军后军,形成梯队式补充。1500新兵,招募费156金币,薪资156金币/周。
中军:
lv5弩手军士300人
lv5帝国军团步兵250人
lv4帝国资深步兵250人
lv3雇佣骑手50人
军费:1145金币/周
左军、右军、后军:
lv4帝国弩手267人
lv3帝国熟练步兵633人
lv1帝国新兵500人
军费:538金币/周。
总军费:2760金币/周。
三军的位置被分别放在了三个地方,各军组织侦查,征召当地补给,劳力,搭建营寨。
从地图上看,进攻尼西亚城的路线有三:
一、走南侧拜占庭帝国领土,不知道这些友军会不会返水,被罗姆苏丹贿赂,让开道路。
二、走东南侧第一处山谷,从塞利米耶发兵。
三、走东侧第二处山谷,从伊赫桑尼耶发兵。
(具体地形见彩蛋地形图)
左军部署南侧,防止敌军绕后,也是防止西南侧的布尔萨友军卖他。
右军部署东南侧,后军部署东侧。各部一旦侦查到敌情,第一时间阻击、预警。
好消息是,尼西亚城附近不知道为什么,对尼西亚总督、帝国东部司令希乌纳斯的命令并不抵抗,这算是一件好事情,补给、军饷顺利征收。
劳力也十分配合,并无偷奸耍滑。
坏消息是,其余15城没有一个人鸟他的。
同时,尼西亚平原地区告急,军令直达左千山。
为什么?
为什么同为尼西亚军区,西侧沿海地区、各港口城市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而东侧平原和中心尼西亚城这么配合呢?
如果搞不清楚这里到底发生了什么,那么这场仗又该怎么应对呢?
左千山拿着军报,询问着当地没有逃跑的官员道:“提多,你可知晓这一片的局势?”
提多自耕农(良家子)出身,相貌和善,喜人。
“总督,请让我为您解释。”
“哦?你知道?”左千山好奇地靠在椅子的扶手上,整个人向他那边倾靠过去。
提多小心翼翼:“不知道总督对小亚细亚,对这些军区的贵族有什么了解呢?”
“到并不知道什么。”左千山靠回去,左手撑着腮下:“只是对这片土地的地主而言,侍奉谁,对谁效忠,他们并不在乎,他们只在乎的是他们自己的利益,他们的土地和农奴能不能被保住。”
“!!”提多吃惊地抬起自己的眼睛,与左千山对视,突然之间,他仿佛觉得左千山似乎看透了些什么,于是低下头:
“尊贵的总督大人,您说的没错,正是如此。
早在半年前,米海尔七世就已经有意向,许诺尼西亚给罗姆苏丹苏莱曼,换取他的突厥人支持。为的,是让突厥人不要加入他的敌人。”
“哈哈哈哈哈!”左千山大笑:“可惜啊,帝国内乱政,民生凋敝。继续!”
“是,总督大人,因此这片土地的官员几乎全部辞职了。”
“辞职?为什么?”左千山恍然大悟:“哦!我明白了!有官职在身,他们是帝国的人,无官职在身,他们是中立的地主。”
“正是如此!您真是慧眼如炬!”提多笑嘻嘻的看着他,和善的脸,握在一起的手,仿佛一个真真贴心的仆人。
“...”左千山深吸一口气,他从不相信任何人,越是表现如此,他越是慎重:难道网红一样的美女,会突然爱上你吗?难道诗书世家、大家闺秀、白富美,突然会爱上你吗?奋不顾身,以身相许?
呵。
左千山对这个人起了兴趣,提多是个能人,是个有故事的能人。
“所以说,能够整合尼西亚的方法只会有一个。”
提多一拜到底:“就如您的旨意,确实只有一个。”
“下去吧。”
“是!”提多离去,他看着那些器宇轩昂,精锐无比的战士,又回头看了看他才刚刚离去的市政厅:“希乌纳斯...希望你如传言所说的那样...可别轻易地死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