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温暖的家(2 / 2)
看着被自己辞退的几个伙计离开时的可怜样,李睿也是于心不忍,但又不得不痛下决心,在这个最艰难的创业初期,保密和安全是最需要保证的两件事情。
李睿没有本钱去承担任何风险,也只能如此了。而且,李家铁匠铺被辞退的人因为知道李睿的一些生活习惯和李家的信息,就再也不能参与到李睿所有的体系中去。
当然,李睿没有把事情做绝,给了每个被辞退的人五两银子。
这笔钱,足够他们很好的活着,直到找到下一个谋生的饭碗。
李家铁匠铺在北宁城已经传承有几代人,虽然是匠户贱籍,不能走仕途科举之路,但凭借祖上的手艺,从李重九爷爷那一辈就混成了铁匠坊的坊头,所以,家里生活还算温饱。
李重九作为坊头,是有资格在紧邻铁匠坊的居住区里面拥有一个二进小院的。
李重九的两个徒弟程景、汤和以及铁匠铺的帮工们,包括李睿都住在前院,李重九夫妻和他们的三个女儿则住在后院。
回到家的李睿,急急忙忙的擦了一把脸,就算是洗漱过了。
虽然已经到了这个世界几个月了,但每次和自己的家人一起吃早餐,都可以让李睿那上一世已经习惯一个人孤独的心,也有了无法言表的悸动。
“二哥来了,快进来。”大妹眼睛尖,一下就看到了正在磨蹭而来的李睿,在餐桌上就远远的招呼起来。
“二郎来了,快坐,都在等你。”母亲杨氏也简单招呼了一下。
“父亲,母亲,大妹,小妹。”李睿招呼一声后,然后规规矩矩的给自己这一世的亲人们见了一礼。
李重九端着严父的架子,没什么话说,只是点点头。
“不用多礼,快入座。”杨氏本就是认字识礼的闺秀,在家对自己子女的教育也是很严格,也就对李睿的见礼理所当然了。
古人说一个好女人可以旺三代,这杨氏就有这么点味道。
不得不说李睿的爷爷实在是会挑儿媳妇,勤俭持家,相夫教子,杨氏做的无可挑剔。
所以,虽然是匠户家底子,但从早餐的餐桌礼仪,李睿就可以看出,李家现在已经有了几分书香家庭的氛围。
可以想见,若是再太平几十年,这匠户李家若遇到机会,一定出大人才,从而跳出匠籍,出将入相也说不定。
只是现在时逢战乱,随时会国破家亡,李家恐怕不能如杨氏预想那样平稳发展下去了。
李睿一边感受这家庭的温暖,一边还在以第三人的角度来审视。
这也是没办法,一个孤儿是不可能一夜之间就融入大家庭的。
其乐融融的时间总是短暂的,一顿早饭还没有吃完,前院就跑过来一人,站在前后院的院门,对着后院大声喊:
“坊头,您能听到吗?”
“什么事情?”
看到自己铺子里面的伙计在院门口大声喊叫,李重九也就问了一句。
这也是杨氏定的规矩,外男不得进入后院,毕竟自家后院可是还有两个未出阁的大姑娘,为了名声考虑,杨氏不得不把自家的篱笆扎严实。
“回坊头话,那衙门里新派来联络铁匠坊的吴德上门拜访。”
听到了伙计的呼唤,再看看天色,杨氏慈爱的对李睿说:
“二郎昨夜加班,肯定是辛苦了一夜,快去休息吧,这衙门里面来人让你父亲去应付就足够了”。
“是,我也是累了,困的很,正想去睡一觉,只是父亲,这吴德昨天到铺子里面去了一趟,还代表郡守府给了我们一个订单。”
于是李睿就把昨天自己和吴德的交流内容,包括如何讨价还价,最后达成一个什么条件,一字不漏的讲给了李重九听。
“哦,我儿很不错啊。能让衙门里面的人让步,确属不易之事。既然他昨天没意见,那今天来干什么?算了,不猜,我去会会他。”
李重九听完后,立即起身离开餐桌朝着客厅走去,他心里大致也有了谱,对吴德这个人也有了一个初步了解,这就是一个笑面虎。
吴德其实今天也不想来。
只是今天早晨在去衙门点卯后,照例去拍钱大捕头马屁的时候,提到了昨天自己去给铁匠坊下单的事情,言语中自然就有对铁匠坊居然对衙门订单讨价还价的抱怨。
开始,钱捕头对吴德的例行吹捧根本就无感,直到吴德提到了铁匠坊以后,特别是吴德提到了李家铁匠铺的时候,钱捕头的眼睛就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