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章 被欧阳家的边军吓走(2 / 2)
阿米蚩还是败了。
但他虽败犹荣,因为这次他回去后可以有对自己父皇交代的理由了。不是他能力不行,也不是他部落战斗力不行,而是天意。
从某种角度来说,这确实是天意。
但实际上呢?哪有那么多的巧合?
按照对大景国内兵力调动的了解,宁州以外的援军想要增援到北宁郡这里,没有三个月以上的筹措粮草和行军,是无法抵达的。
所以,阿米蚩才能在牵制了其他宁州诸郡的兵力后,大举围攻北宁城。
可是,谁都没有料到,刚好有一支三万人马的大景边军通过北宁郡的地域向川州移动。
本来这支边军从兖州移防到川州,是不一定会经过宁州的,可不知道为什么,他就偏偏经过了宁州,而且还无巧不巧地进入了北宁郡。
大景边军的战斗力是恐怖的,特别是长期在兖州和大奉国作战的欧阳家麾下精兵,打起仗来更是悍不畏死。
好在,大景皇室对欧阳家也是忌惮无比,打死也不肯让欧阳家麾下精兵超过十万人,而且还要驻防好几个州的边境,不能形成大军团作战的规模。
再加上各种贪官污吏的种种克扣,欧阳家的军队哪怕是有当朝大将军做靠山,也就能拿到七成的军饷。
为了避嫌,不然别人抓到欧阳家蓄养军队的痛脚,欧阳家又不敢明目张胆地用自家银子来养兵。而欧阳家的部队又要严格训练,又苦又累的还拿不足军饷,这一来二去,也严重的影响了部队的战斗力。
否则,周边各国别说攻击大景了,能自保就不错了。
垣国就是钻了空子,他们进攻的幽云二州,都不是欧阳家负责的边防。
正因为如此,一听说欧阳家的三万边军朝着北宁城方向而来,还不等看到欧阳家的军旗,阿米蚩就不管已经在北宁城下消耗的四万兵马,也不管或许下一刻就要打破城池的战场态势,宣布立即撤军。
这就是战争的目的,决定战争走向的典型案例。
阿米蚩并不需要把自己的部队打光来显示自己的武勇,他只要态势做足就好。
现在,经过这残酷的北宁城攻防战以后,谁还敢说他阿米蚩没胆子?
其实,攻城战的第二天,阿米蚩就想撤退了。只是却一个很好的理由,不然,自己千里来袭,虎头蛇尾的回去惹人笑话。
而,欧阳家的边军过境,有可能攻击垣军,就是一个很好的撤军理由。
虽然自己的部队还有八万人左右,人数上还是占优势,但要维护粮道,照顾伤兵,维持北宁城的包围,等等措施下来,实际能投入战场的也就不过四五万人左右。
而且,这四五万人还都是疲惫之师,士气已经没有刚来时那么高昂了。
此时不撤,万一和欧阳家的边军对上,说不定就没有机会撤走而全军覆没了。
也是,这次垣军出征,本来就不是冲着灭掉大景国来的,大家都只是想抢粮食、抢奴隶,而不付出代价。说白了,垣军战士都是想着沾点便宜就走的。
结果阿米蚩非要去攻打坚固的北宁郡城,让大家好东西没吃到,还碰碎了一口牙,对大多数垣军来说,这是划不来的。
自然,在攻击北宁城两天,伤亡数万依然没有结果后,垣军战士的热情也就没有了。
于是,阿米蚩的撤军命令被执行的非常彻底。
由于垣军是骑兵下马攻城,伤亡四万人后,大量的战马都闲置了出来。都是马背上长大的,对战马的热爱自然是毋庸置疑的。
于是,一人三马、四马的情况就出现了,快速整理物资,用战马驮着,向着北方狂飙。仅仅也就是半天不到的时间,垣军就已经撤出了北宁城外百里了。
而欧阳家的边军呢?
谁也不知道是为什么?他们只是在宁州划了一个弧度,展现了一个进攻北宁城垣军的态势后,根本就没有接近北宁城,就按原计划去川州换防了。
等阿米蚩带领大军进入垣国国境后,才知道欧阳家边军的这个骚操作,当场气的差点吐血。
只不过此时再去后悔没有一鼓作气的拿下北宁城,也已经晚了。
毕竟,拿下北宁城的功劳肯定是要比血战一场后灰溜溜地离开,是要大得多。
“算了,主子,被欧阳家的边军吓走,不算丢人。反正这路也熟悉了,下次咱们再来就是了。”骑在马上的术赤安慰阿米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