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来如春梦几多时(1 / 2)
张麒灵的乐感很好,对音律的捕捉非常敏锐,凡是听过一遍的曲子,不用听第二次,就能大体上画出五线谱来。
有一次音乐老师发现了他手绘的五线谱,要他唱一下听听,张麒灵却淡淡说了句“不会。”便罢了。
今天这节音乐课学的是一首抒情歌曲《花非花,雾非雾》。
舒缓悠长的音调,带着一丝百转千回的柔和愁。
张麒灵不大喜欢,只听得昏昏欲睡。
歌词是白居易写的。
[花非花,雾非雾。
夜半来,天明去。
来如春梦几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
明德楼的课堂上,蒋峥嵘、谌学婴、陶衷奎也在学着同样的歌曲。
蒋峥嵘看着课本上,白居易跨越了悠长时空写来的诗词,有种飘渺朦胧的不真实感……
他不知怎么地想起了张麒灵,想起他们书报店初遇,雨夜伴读……后来张麒灵失踪,他糊里糊涂地找了许久……
再见面时,那人一身狰狞伤痕,拽着他的裤脚,像抓住救命的稻草,求他“别走”……
还有旅馆那段时光,以及前不久与张麒灵关于“男女青年”之论的暧昧不清,再到昨日沈诗筠的闯入——
[花非花,雾非雾。
夜半来,天明去。
来如春梦几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
向来情绪奋发向上的青年,心中竟生发了一些涌涨的酸涩感,又隐隐掺杂着一缕回甘。
……
下午放课后,张麒灵在教室收拾书包,他有意收拾得有些慢,因为他想等一等蒋峥嵘。
他们的教室离得有段距离,每次蒋峥嵘上学放学时,都要从笃学楼这边经过。
早在书店初遇之前,张麒灵就对蒋峥嵘有那么点印象。
因为有时,蒋峥嵘从笃学楼这边经过,都有一些同学跟他打招呼,喊“蒋鸿昭”“鸿昭兄”,以及期末校红榜上,经常和张麒灵名字排得挺近的那个“蒋峥嵘”。
时间一下过去了几分钟,张麒灵把书本笔记都收拾得一丝不苟了,蒋峥嵘并没有从他教室后门或窗外冒出身影来。
其他同学都走得差不多了,张麒灵周围的气场愈发地冷静,他把书包往肩上一搭,决定主动去找蒋峥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