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你要老婆不要?(2 / 2)
第二日的赵玩好似什么都没发生过似的,依旧做着自己的事情,只是脸上的笑容少了许多。
在两个学校对接“微心愿”的过程中,有比较富裕的孩子家的家长看到了东沟村小学一个残疾孩子的愿望,说希望去外地看看。那个孩子家长正好要带着自家孩子出去旅游,便安排了自驾游,还专门给东沟村的孩子买了个轮椅。
完成旅游后,那家家长还认这个孩子当了干儿子,两边走动很勤,孩子多了一份温暖,连人都变得开朗许多。
正好对面小学有个孩子的家长是记者,从自己孩子口中知道了这个感人的故事,便写了一篇报道。报道一经刊登感动了许多人,大家纷纷来信致电,希望能成帮助这个孩子。
就是这件事,让赵玩跟对方学校的老师萌生了一个决定,这个活动就是搞一场叫做“圆梦微心愿”的活动。
活动形式为让学生在卡片上写下自己的愿望,通过发放“微心愿卡”、征集“微心愿”、找寻“圆梦人”等形式,建立一对一帮扶的心灵桥梁。
赵玩想,物质其实问题不大,除非特殊几个身患疾病需要帮助的,他也已经帮忙了解过政策,更多的其实是精神上的帮扶。
这里很多孩子父母不在身边,生活中没有游乐场,没有高档玩具,不会游泳,不会跳舞,城里孩子有的东西,他们全都没有。
在这样的童年里,他们的精神是匮乏的,日后很大可能就是在此蜗居到老,又或者像他们的爸爸妈妈一样出去打工,跟孩子分离,最后在生命的末尾殊途同归到爷爷奶奶,成日精神萎靡,对什么都提不起兴趣。
赵玩想,一切是该到改变的时候了。
他放弃了爱情,余下的就是全身心投入进来了,所以他一定要把这件事情给做好。
这个想法虽然最初很吸引人,但是可实施性不大,跟学校对接最终就是“笔友”的关系,孩子们互相之间也无法交流学习到更多的,跟社会上的人群对接很有可能会发展成捐款,用钱“喂”他们,最后将他们养成不劳而获,张嘴等着人喂饭的成年人,并不是赵玩想做的。他想要的,是建立长期的关怀关系,满足孩子们在心灵层次的慰藉。
在对已经形成帮扶的对接关系里,赵玩一个个查看,询问满意度,最终发现固定单位的人建立的帮扶关系较为稳固。这种人大多学历比较高,精神层次足够,且有一定的物质能力,能够满足孩子们小小的愿望。最主要的是,可以通过单位、部门对接关系建立合作,可以确保孩子们的人身安全。
有了这个想法之后,赵玩一家一家走访,跟当地的不少单位寻求合作。
被拒绝过,但也受到了很多的橄榄枝,大家都很乐意参与到这场有趣的活动中来。
后期,活动上了一定的规模,赵玩又开始着眼其他乡村小学,邀请他们一起加入。为了加快效率,更精准对接,他还实现了跟官方各大平台建立对接合作的关系,确立起帮扶对象。最近,他开始跟发达地区的学校结对共建,让孩子们互相交流,学校共享教育资源。
在他的卖力下,东沟小学的精神面貌今时不同往日,孩子们个个儿精神饱满,学习欲望强烈,同时对生活充满了希望,完全不同于以前浮舟一般飘到哪里算哪里。
沉迷搞事业的赵玩这一蹉跎就蹉跎了不少时候,桃子一日日变大了,也更加明白了当初的赵玩为什么会哭鼻子,还想大晚上坐车离开。
某一日,她分享了一个视频给赵玩。
赵玩好奇地点开,里面一个说话满是口音的男人促狭地看向一个老实的男人:“老许,你要老婆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