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希望质疑纷至沓来(1 / 2)
“这你有所不知啊。”村支书目光望向风中麦浪,“其实啊,也可以留种。”
这武文全就不明白了,既然可以留种为什么还要自掏腰包去买呢?
“购买的目的,是为了高产。”
在久远的新石器时代,人们曾就开始驯化农作物,一直到现如今仍然在驯化农作物。只不过在新石器时代时,野生农作物不仅结穗较少,而且有很多农作物在长熟之后种子会脱落,直接落入土地中,造成粮食减产。所以古代人们会将保留在穗上的果实,并一代代驯化,久而久之得到了不会脱粒的农作物,比如:现如今的小麦、水稻等,它们长成之后果实是不会掉落的。
只是,随着人口进一步增加,对于物质资源的要求也高了起来,当年的产量无法满足人口的粮食需求,需得培训更高产的粮食。育种师们利用各种先进的技术改良了小麦种子,比如:原来的小麦是单倍体,但现如今科学家们培育了很多多倍体,相比于单倍体粮食而言,多倍体不仅粒大,而且更饱满。
“过去啊,我国亩产小麦只有300斤,而现在我国小麦亩产能够达到1300斤,个别甚至能达到1800斤。”村支书解释道,“但是啊,这些种子公司卖的种子,可以保证你第一代种植的粮食能够得到抗病性较强的个体,但由于它们的基因表现型是杂合子,所以它们不适合留种,如果留种之后,第二年时每亩地中将可能有1/4的个体是不抗病性的个体,而这将会导致粮食产量降低,非常不划算。”
这个武文全明白,就跟马和驴子混合出了骡子,但骡子没有生育能力的道理差不多。这些水稻小麦不能留种是因为使用的杂交种子,其产量高、病虫害也少,种植出来的稻谷留种的种子也会发芽、开花、结稻谷,但基本上只能保持第一年高产,后续如果再种植成本就会很大,产量也不高。而出于对于现在粮食的要求,又只有这种杂交的才能满足需要,所以才出现这样一种状况。
总结起来就是经济学中的“沉没成本”问题,当选择种子自留种子时,种植种子公司的种子产生的收益就是沉没成本,从利益最大化角度来看,种植种子公司提供的种子能够产生的收益较多,而且购买种子的成本并不高,没必要为了省这点钱而造成自家粮食减产。
“那有没有那种可以留种的粮食呢?”武文全问出了心中最为疑惑的问题。
对于一般村子来说,购买种子公司的种子无疑是最好的选择,但暮晨村没有别的产业,现在手头连最基本的温饱都成问题,更别提原始积累了。对于他们来说,能多省下一点什么就能更迅速地摆脱当下这种被动的局面,免于陷入恶性循环的境地。
“有啊,现在苏北的云巷跟宿烟市都有农民从日本自带越光稻种回来试种,并且成功了。”村支书也是研究过这个的。
“那你们为什么……”话说一半止住了,对啊,村支书肯定明白。
他当然想过,没想过就不可能知道这个事儿,专门去研究。
“你有所不知,云巷跟宿烟都是苏北,气候更为适宜,尤其是还有大连跟东北,种植地更为普遍,因为纬度同日本相当。”
纬度相当,气候适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