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不同的声音(1 / 2)
“我手机总算修好了,还好板鸭没耽误。”程也叹了口气,开口就是自说自话。
凌开山直觉程也找他有事,安静等着他接下来的话,果然,程也没等凌开山问,直接说了目的。
“我之前修手机的时候顺道找过你,因为手机坏之前看到你发了一个设想征集稿,里面还有合作公司。”程也问。
是有这事儿的,凌开山一开始没设想好具体形式,就书、画、视频在朋友圈征求众人意见,想看看大家对于哪种形式参与度更高更积极,也征询这种合作方式的可行性。
也是在那时候,程也看到了注资公司。
那会儿他没什么想法,这种文化公司如过江之鲫,名字也都大差不差的,扫一眼就能忘的一干二净,他在电视台看到的太多了。
后来手机坏了,因为存了不少客户资料,暂时不能换新的,便拿去维修,这一等就是大半个月,期间为了他们村子的事情东奔西跑的,拜访了不少业内的人找销售渠道,就听说了一个八卦。
说是疫情后文娱行业受到了巨大的冲击,不少文化教育类公司受影响深远,便开始各种法子自救,有点长远见识的从线下转到线上,或者从文字类转到视频类,但也有目光短浅且投机取巧的,想方设法钻空子,比如开设一个空壳公司,用来避税。
程也本来没当回事,这种事儿多了去了,合理合法避税也是绝大多数公司都会用来做的事情,通过设立空壳公司减少税务额度并不是一种违法行为,而且这种行为本身就不是偷税漏税。也就是说,哪怕当事人最初的目的是要降低公司的税率,但通过设空壳公司过账这是合法的避税方式,只要不是偷税漏税就好。只是,怕就怕不少公司利欲熏心,越过那道线,走上违法的道路。
程也家是开公司的,而且是实业,一路走来中规中矩,长辈们颇有企业家风度,他自小对于这些商业上的蝇营狗耳濡目染,不屑且防备。
本来过了耳朵也就当没听到了,哪知正好听到青桐文化的名字,突然就想起了凌开山。
“那个徐中人怎么样啊?靠谱吗?”程也赶紧问。
同事说了句意味深长的话:“人倒是不错,但是人性永远经不得考验。”
尤其是在这个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期,一切都有可能推倒,一切也都有可能筑起。
而且青桐文化母公司青木教育机构的主要控股人也不是徐中,而是他哥哥。
程也不太放心,从金陵回去的途中特地绕到了茂山,就是想提醒一下凌开山,哪知因为一身油里油气的打扮被姜明等人嫌弃,直接给忘了。
凌开山听闻前因后果之后沉默许久,说不担心让不可能的,事实上这也是他心底最深的恐惧,开弓没有回头箭,现在一切都开始了,说停下来也没办法,只能用人勿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