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4章 girls help girls(1 / 2)
“真不是冲动。”陈莹跟同事笑着讲出这话时都快憋不住笑了。
大家都以为她是一个人带孩子累晕了,瞎来呢,纷纷劝阻她,建议她三思。
陈莹晓得同事都是好心好意的,家中变故发生后,大家也是一致的尽心尽力帮忙,才能让她有闲暇去处理那么多事情,丁丁也才能恢复地还不错。
“我这次啊,是给儿子以身作则呢。”陈莹笑道。
当发现陈莹是认真的的时候,同事都表示不理解,这孩子怎么办啊。
陈莹的父母一如既往地靠谱,自动担负起照顾孙子的担子,陈莹当然是十分放心的,自家父母也是老师,对于教育问题得心应手,不比她差。更何况,她已经决定了,每天将工作内容录下来,然后还要记录成工作笔迹,晚上视频的时候跟儿子描述,还可以随时随地给他看。
她要让儿子看看,她一个家务都很少干的城市姑娘可以挑着扁担,扛着锄头,在村里梗上种田犁地,她能做到,儿子也一定可以做到,克服内心的怯懦,勇敢迈出人生新篇章。
本着这份心思,陈莹义无反顾地加入了石东县帮扶小组,成为小队里唯一的女成员。队里很少看到女人,还是个娇滴滴的年轻女人,负责人有些为难,打算给她安排好些的村子,陈莹得知后主动请辞,要求去了最偏远落后的安乐村。
安乐村村不如其名,彼时还没有摆脱贫困村的帽子,安居乐业远远谈不上。
村子贫困了许多年了,家家面朝黄土背朝天,每个人脸上都挂着浓重的疲惫,那是一眼就瞧的出来的艰辛。
托尔斯泰在写《安娜·卡列尼娜》开篇便沉重感叹:“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却各有各的不幸。”
这里套用下,富裕的村庄各有不同道路,贫穷的村子大多却有相似的现状,交通闭塞,没有产业,缺少水源,土壤贫瘠,基本上要占全。
为了做好工作,陈莹特意看过不少案例,其中她最为佩服的是姑苏市支塘镇蒋巷村的常德盛。自23岁那一年成为生产队大队长在茅草房里喊出了“天不能改,地一定要换”的誓言后,凭着一条扁担两只筐带领全村400个劳动力,花了10年时间把1700亩低洼地改造成了旱涝保收的吨粮田。后来因疏于经验背负了200多万元债务,他既当指挥员,又当推销员,吃过闭门羹,掉过辛酸泪,还落下了伤残,最终精诚所至金石为开,靠着一片热忱和诚信赢得了客户的信赖,打开了新型建材的广阔市场。如今,他所创办的常盛集团也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发展成为华东地区知名的建材企业。
作为企业董事长,作为一手打造出企业的创始人,常德盛却始终只拿村委会任职的党委书记那一份工资。在企业转制时,他也没要一分那些股份,而这些股份在今天至少价值上亿元,该得的销售提成即使以1%计算,多年累计也有千余万元,可他始终如一,分文不取。
20世纪末,常德盛敏锐地发现了乡村旅游的广阔前景,他创造性地提出了“旅游旺家”的新思路,村里由“农业起家、工业发家”正式走向“旅游旺家、生态美家”的发展阶段。如今,蒋巷村工业产值已超过1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