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 再放长线(2 / 2)
崔钧大为感动,躬身道:“将军如此敬贤礼士,德比世祖,心念朝廷,必能再兴汉室。”
刘和上完香,众人到前堂入席,果然都是粗茶淡饭,起居饮食都十分简陋。
说起郭援纵兵抢掠之事,崔钧言道:“袁本初虽四世三公,然外宽内忌,矜骄自傲,如今部将暴乱,大失人望,可见其智不足以济天下也!”
刘和言道:“天子年幼,为权臣所欺,今朝廷衰微,令尊虽奉身而亡,奈何乱世未定,先生可否助我一臂之力,临难建功?”
崔钧抱拳道:“以将军聪明神武,定河北易如反掌,若据燕、赵之地,有兴汉之志,必将海内望风,在下智识浅陋,不敢误将军大业。”
刘和问道:“先生满腹经纶,何以自谦?今丧期将满,不知有何打算?”
崔钧叹道:“父兄罹难,令在下心灰意懒,实在无意出仕,但求与世无争,终老泉林而已,人各有志,还望将军见谅。”
刘和也深感惋惜,无奈道:“不能与先生共事,实令人遗憾,必是因令尊之事,才让阁下心灰意懒。”
崔钧忙道:“臣不议君,子不评父,将军言重了。”
刘和正色道:“令尊之事,实为朝廷之过,若朝纲整肃,上下清明,又何至于出此谬事?先生放心,待我勤王兴汉,定会还天下一片朗朗乾坤。”
崔钧抱拳道:“将军有此壮志,必可成王霸之业,汉室幸甚,天下幸甚。”
刘和开诚布公,与崔钧谈及朝廷腐败,直斥宦官外戚弄权,世家豪族素餐尸位,无不义愤填膺,越谈越投机。
汉代以孝治天下,丧礼极其繁重,举孝廉又是唯一的入仕途径,为了求名而弄虚作假、沽名钓誉者不在少数。
有人服丧期间三年节衣缩食,不苟言笑,甚至结草为庐守墓,汉末时期形式早已大于实际意义。
崔烈当时买官,何尝不是对现实的妥协,虽被人耻笑,但这背后却是汉廷腐朽没落的悲哀。
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
寒素清白浊如泥,高门良将怯如鸡。
想到后世讽刺汉末孝廉之诗,刘和慨然叹道:“岂有画堂登猪狗,哪来鞋拔作如意?”
“将军直指时弊,扶危讨逆,上安国家,下顺黎民,在下佩服。“
一席话说得崔州平大有知音相遇之感,若不是刘和身份尊贵,又胸怀大志,恨不得结为知己,相约游历天下。
其实刘和早已猜到崔钧下一步必定是避乱荆州,今日登门拜访,就是为了混个脸熟,并不真要请他出仕。
放长线钓大鱼,等崔州平到荆州,与徐庶、诸葛亮等交往,如果将来能举荐一人来,那可就赚大了。
二人相谈甚欢,不觉已到晌午,探马来报文丑得知博陵不战而降,正领兵杀来,只好依依惜别。
临行之时,崔钧抬出一箱竹简,言道:“此乃吾叔父寔毕生所作《四民月令》,将军于北方大兴屯田,鼓励农桑,在下恨未能效尺寸之功,愿将此书献于朝廷,聊表心意。愿将军早日安定河北,荡平海内,成世祖再兴汉室之功!”
“久闻子真先生治农有方,今得此书,河北农事大兴,百姓必会感念先君之恩。”
刘和欣然收下,从崔府告辞,有这套书籍,这一趟就不算白来。